發布於 2024-12-21 02:47

  針對面癱,我們有很多種治療方法,但哪一種方法比較簡單而又有效果呢?小編這裡有一篇關於面癱的針灸療法,不知道能否適合各位讀者,但起碼可以試一下,多一種方法多一分把握嘛。

  表現:通常急性起病、往往是在清晨起床,或在漱洗照鏡時發現一側面部板滯、閉目不全、額紋消失、口角歪斜、鼻唇溝變淺或歪斜、漱口漏水、說話漏風,進餐時食物常滯留在患側齒頰之間,不能作蹙額、皺眉、露齒、鼓腮、吹哨等動作,少數病人初起時有耳後、耳下疼痛及壓痛。

  病因:春、秋兩季發病較高,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從中醫角度講,多由脈絡空虛、風寒之邪乘虛侵襲面部經絡陽明、少陽經,以致經氣阻滯,經筋失養,筋肌縱緩不收而發病。

  醫生溫情提醒:針灸治療本病效果很好,而且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有觀點認為本病在初始的急性期內不宜針灸,這其實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關鍵在於取穴及手法。本病的針刺治療應該分期進行,急性期和恢復期的取穴、針刺方法和手法等應有所不同,以充分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在初始發病的急性期,病邪表淺,面部取穴宜少淺刺,手法宜輕,應以頸項部和四肢穴位為主,如風池、合谷、足三里、太沖等。恢復期面部取穴則可適當增加,並使用透刺,如陽白、攢竹、四白、人中、迎香、顴、巨等再配合遠端四肢的穴位,用平補平瀉的手法、刺激適度、儘量不採用電針、電按摩及過重、過頻熱敷、按摩的刺激,以免局部組織呈持續充血狀態,這在某種程度上加重了炎變神經的水腫,因而不利於疾病的恢復。無論是初期還是恢復期,在針刺後,面部給予艾條溫和灸10-15分鐘,可祛風散寒,改善病變部位的血液循環,消除水腫、降低神經損害,促使神經功能恢復,加速痊癒,防止後遺症的發生。在及早採用針灸治療的同時,酌情選用修復和營養神經藥物輔助治療,如維生素B1、B12、彌可保、胞二磷膽鹼、腦活素等以助受損神經的恢復,亦可服用中藥牽正散等。

  通過這篇文章的詳細介紹,相信你已經對面癱的針灸治療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只要你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那麼你的恢復速度一定會加倍,這樣你就能早日擺脫面癱的困擾了。

面癱的針灸方法相關文章
針灸治療本病效果很好,而且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有觀點認為本病在初始的急性期內不宜針灸,這其實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關鍵在於取穴及手法。本病的針刺治療應該分期進行,急性期和恢復期的取穴、針刺方法和手法等應有所不同,以充分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在初始發病的急性期,病邪表淺,面部取穴宜少淺刺,手法宜輕,應以頸項部和四肢穴位為主,如風池、合谷、足三里、太沖等。 恢復期面部取穴則可適當增加,並使用透刺,如陽
發布於 2024-04-09 01:14
0評論
概述 最近同事小范心情老是很憂鬱,提不起精神,見到人就有點回避的意思。近距離發現其出現了口歪眼斜的情況,去醫院檢查得出患上了面癱。面癱醫學上被稱之為面部神經麻痺,是指面部肌肉群出現了運動性障礙的的情況,它是一種多發性的的疾病,出現在各個年齡段的人群,不受年齡的限制。其給患者的生活帶來的很大的不便,有的患者連簡單的抬眉都做不出來,那麼,針灸怎麼治療面癱呢? 步驟/方法: 1、 目前,治療面癱的
發布於 2023-07-13 15:16
0評論
1、體針法 取穴:常用穴:地倉、水溝、四白、太陽、絲竹空、翳風、睛明。備用穴:合谷、內庭。 操作:每次選常用穴4-5穴,備用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可根據透刺二穴間距離選針,經常用作透穴的穴位為地倉透四白、太陽透絲竹空等.迅速進針,緩慢送針,不可提插捻轉,針身與皮膚成10~15度交角。如透穴,以針尖到達上穴後再刺入0.3寸左右為宜。翳風穴斜向上刺,以面部出現針感為宜,睛明穴用5分長毫針淺刺0.
發布於 2023-09-18 18:08
0評論
1、合谷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穴道,是一個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凡是顏面上的病,頸項牙痛、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療效。但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2、太陽穴: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在兩眉梢後凹陷處。太
發布於 2024-08-20 17:57
0評論
針灸治療面癱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其療效是肯定的。因此,至今仍然是中醫治療面癱病症主要手段之一。 現代醫學對針灸治療面癱已予肯定,有臨床研究報道貝爾氏麻痺患者在發病10~20天的急性期沒有明顯好轉者,行針刺治療,有85%治癒,92.3%明顯好轉,對後遺症患者則不理想,但也有效。普遍認為,針刺治療面癱的機理是興奮神經、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消炎鎮痛等,針刺療法被多版神經內科學納入面神經炎治療方案之
發布於 2025-01-06 12:53
0評論
針灸治療面癱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其療效是肯定的。因此,至今仍然是中醫治療面癱病症主要手段之一。 現代醫學對針灸治療面癱已予肯定,有臨床研究報道貝爾氏麻痺患者在發病10~20天的急性期沒有明顯好轉者,行針刺治療,有85%治癒,92.3%明顯好轉,對後遺症患者則不理想,但也有效。普遍認為,針刺治療面癱的機理是興奮神經、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消炎鎮痛等,針刺療法被多版神經內科學納入面神經炎治療方案之
發布於 2025-01-25 05:12
0評論
各個穴位詳解: 印堂穴:位於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頭痛、通血絡等功效。 陽白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上方,離眉毛上緣約二釐米處。一般配太陽穴、睛明穴、魚腰穴治目赤腫痛、視物昏花、上瞼下垂等。 太陽穴: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在兩眉梢後凹陷處。太陽穴的主治病症為: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 太陽穴是人頭部的重要穴位,《達摩
發布於 2024-05-18 06:00
0評論
對於面癱患者來說,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生活的護理,應該合理的用藥,特別是應該在醫師或者藥師的指導下用藥,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該停止用藥。此外,中醫治療面癱是一個好的方法,其中,針灸治療面癱的方法是怎樣的?以下,展開介紹: 以針灸治療面癱,並以手法為主,治療過程中不加用藥物或電針。法則:祛風通絡。 處方:合谷、太沖、牽正、頰車透地倉,地倉透頰車,風池,下關,迎香,承漿或頰承漿。每次選三或四穴。 加減法
發布於 2023-09-12 14:30
0評論
概述 面癱的症狀比較明顯,這個疾病的治療方法是非常多的,可以選擇使用中醫按摩的方法來進行治療,出現了面癱的症狀,根據嚴重程度不同,治療方法也是不一樣的,也可以選擇使用針灸的方法來治療面癱,面癱的患者通過使用穴位治療的方法來進行調理,效果是比較好的,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現了明顯的身體不適的症狀,對面癱的患者都有很好的效果。 步驟/方法: 1、 針灸治療面癱的效果都是比較好的,可以使用面部穴位針灸的
發布於 2022-10-23 06:23
0評論
治療面癱後遺症的方法(1)上瞼閉合遲鈍,瞼裂變小者,可用點瞼法,用5分或1寸毫針,一手按緊臉皮,一手持針輕輕斜刺,動作要快,象用針劃過似的,但是要一針一針地點著前進,勿需見血。另眼瞼屬脾,取脾經的原穴太白或三陰交、陰陵泉、脾俞等交替使用,以改善眼瞼運動不良的現象。 治療面癱後遺症的方法(2)一側口角下垂,可用口腔腮內瀉血方法,把口腔粘膜用三稜針刺破,未見血者可用手術刀片,淺劃粘膜,勿深,令患者縮
發布於 2023-01-06 21:1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