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睪丸下降時鞘狀突的腹膜衍生來的鞘膜具有分泌功能,鞘膜的漿膜面可分泌液體,其可通過精索內靜脈和淋巴系統以恆定的速度吸收,當分泌增加或吸收減少時,鞘膜囊內積聚的液體超過正常量而形成囊腫者,則稱之為鞘膜積液。鞘膜積液的手術療法效果良好。近年來也有單純行鞘膜囊腫穿刺抽液後注藥治療,不用手術,但術後併發症問題尚有爭論。嬰幼兒鞘膜積液多能在發育過程中自行吸收,故除非積液巨大一般不予治療。
西醫治療睪丸鞘膜積液的常規方法如下,請看具體介紹:
一、注射治療
在抽液後向鞘膜腔內注射具有刺激性藥物如硅寧、魚肝油酸鈉等,使發生炎性粘連。以消滅鞘膜腔。此法反應較大,粘連不完全,形成多房性鞘膜積液。給手術治療帶來更多的困難。使用較少。
二、手術治療
行天性鞘膜積液不能用上兩法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的目的是在內環處將疝頸做高位結紮,阻斷腹水下流。以下的疝囊可不處理。精索鞘膜積液可將積液的包囊完整剝除。如剝除困難,亦可剪開囊壁,做翻轉縫合術。睪丸鞘膜積液的有效手術方法是鞘膜切除翻轉縫合術。
1、嬰兒期各種鞘膜積水均有自愈的機會,所以2歲以內不需手術。小的、無症狀的成人鞘膜積水也可暫不治療。
2、穿刺抽液並注入硬化劑
在陰囊前壁穿刺、抽出囊內液體,然後注入5%魚肝油酸鈉、鹽酸奎寧(13。33%)、四環素溶液或無水酒精等。每週一次,一般需2~4次。有時注射後可引起附睪炎、睪丸炎等併發症。對交通性鞘膜積水是禁忌的,對囊壁很厚、多房性囊腫或伴有附睪、睪丸病變者也不適用。所以至今仍未被廣泛接受。
睪丸鞘膜積水、嬰兒型鞘膜積水、精索鞘膜積水可用鞘膜翻轉術或鞘膜大部切除術。
交通性鞘膜積水應經腹股溝切口,近內環處結紮腹膜鞘狀突並將遠端鞘膜囊翻轉或切除。對繼發性鞘膜積水必須治療原發病。對於較大的鞘膜積液伴有明顯症狀者,應行鞘膜翻轉術。精索鞘膜積液應將積液囊全部切除。交通性鞘膜積液應切斷通道,在內環處高位結紮鞘突。
1、注射療法抽出積液,注入硬化劑。但易復發及合併感染。
2、對繼發性睪丸鞘膜積液應針對病因治療。若為損傷性積血,應使用止血藥和抗生素,積血較多時應手術取出血塊;如為絲蟲病引起,須口服海群生並行鞘膜翻轉術;如為睪丸腫瘤引起,則應針對睪丸腫瘤治療。
溫馨提示:鞘膜積液在熱帶地區發病率高,與血絲蟲感染有關係,故平時防蚊措施是重要的。在農村中,由於各種原因,鞘膜積液的治療重視不夠,往往因嚴重的鞘膜積液而損害雙側睪丸功能。故應呼籲早期求醫治療。嬰幼兒的鞘膜積液是先天性的,隨著年齡生長髮育,淋巴系統功能健全,多可自行吸收,不需急於治療,可動態觀察、定期複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