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暴飲暴食的你,平時飯後劇烈運動的你,有沒有感覺到胃部、腹部的不適。如果有胃部、腹部不適,應該去醫院就醫,以便確診是不是胃下垂,往往患者被診斷為胃下垂時,患者的症狀已經很嚴重了,往往伴有其他內臟的下垂,如肝、腎等。
依據患者病史及臨床表現:胃腸功能低下和分泌功能紊亂,常出現飽脹不適、厭食、噯氣、便秘、腹痛等,餐後站立過久和勞累後加重;體檢一般體形消瘦,立位時,下腹部有時呈“葫蘆樣”外形,胃區可有振水音,上腹部易觸到明顯的腹主動脈搏動,通常伴有肝、脾、腎和結腸等器官的下垂。疑胃下垂患者主要依靠X線檢查確診。
1、鑑別診斷
急性胃擴張:急性胃擴張常發生於創傷,麻醉和外科手術後數小時至一兩天內或飽餐後不久出現,患者感上腹脹滿或持續性脹痛,繼而出現嘔吐,主要為胃內容物,量小,但發作頻繁,雖吐而腹脹不減,X線腹部平片可見擴大的胃飽和緻密的食物殘渣陰影,服少量的鋇劑可見擴張的胃型。
胃瀦留:胃瀦留多由於胃張力缺乏所致。此外,胃部或其他腹部手術引起的胃運動障礙,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所致的神經病變,以及迷走神經切斷術等均可引起本病。
胃下垂應與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胃神經官能症、慢性膽囊炎、胃癌、胃擴張、幽門梗阻等病相鑑別。
2、併發症
病程較長者,由於心理精神因素或貧血、消瘦等因素,患者常有頭昏、頭痛、失眠、心悸、乏力等症狀,少數甚至出現抑鬱症的症狀。嚴重者同時伴有肝、脾、腎、橫結腸等下垂則稱為內臟下垂。
3、治療
西醫治療:上腹不適、隱痛、消化不良等可參照慢性胃炎治療。腹脹、胃排空緩慢者,可供給嗎叮啉或胃復安。合併便秘者首選莫沙必利片。試用ATP治療,每日早、午餐前半小時肌注,25日為1療程,間隔5天后再進行第二個療程。必要時放置胃託。
中醫治療:
(1)耳針選用毫針柄,在耳殼“胃腸區”按壓,尋找敏感點,在此點上加壓2~3分鐘,每日1次。
(2)艾灸取氣海、關元、足三里、胃俞等穴施灸。
(3)氣功臥位呼吸法,患者取仰臥位,臀部適當墊高或將床腳墊高5釐米,先吸再呼,停閉,重複進行。
患者對胃下垂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有了認識,出現症狀的患者可自行感覺一下,如果症狀比較嚴重的應該醫院就醫。那麼在治療方面,建議大家選擇中醫進行治療。中醫治療可自行進行,治療效果比較好。對於治療方案的選擇,患者還是聽從醫生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