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綜合徵在中醫上稱為 "乾燥症",是一種常見於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來發病率逐漸上升。近年來,這種疾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目前,西醫對本病尚無特殊治療方法,中醫治療是較好的選擇。根據筆者的臨床經驗,燥證的基本病理基礎是陰虛,主要表現為口乾、眼乾、鼻幹,有的表現為外陰乾燥,常伴有乾燥性陰道炎,有的伴有關節症狀,後期常有眼部併發症,視力下降及肝腎功能損害等。
根據併發症質的不同證據,可分為四種類型:
陰虛內熱型:肺胃陰虛者除乾燥症狀外,常有口舌生瘡或反覆口腔潰瘍,乾咳無痰,肝腎陰虛者手足煩熱,午後低熱,腰膝痠軟。舌質紅少苔,或舌質乾裂,舌苔呈片狀或黃膩,脈細滑。肺胃陰虛者,加減沙參麥冬湯、益母草湯;肝腎陰虛者,加減知柏地黃丸。
氣陰兩虛型:除乾燥症狀外,還伴有氣短、無力、乏力、食慾不振、面色不華等。舌紅少津,脈細弱無力。以沙參麥冬湯或六味地黃湯為主,加四君子湯。
陰虛血瘀型:除乾燥症狀外,還伴有面色晦暗或眼眶發黑,或面部色斑,皮膚粗糙等。舌質暗淡或有瘀斑、瘀點,脈細。服用沙參麥冬湯或六味地黃湯,加四物湯加減。
陰虛氣滯型:除乾燥症狀外,還伴有腹脹、下肢疼痛,或肌肉痠痛、煩躁不安。舌紅少苔,脈細弦。以沙參麥冬湯或六味地黃湯加減。
乾燥綜合徵是一種慢性病,中藥治療的見效時間較慢,因此,建議患者至少堅持服藥1~3個月。病程較長的患者可準備中藥丸劑或散劑,待治療見效後服用。此外,患者在飲食上應避免辛辣、油膩的食物,儘量少用其他 "去火"、"通便 "或排毒的藥物。在此情況下,患者應儘量避免使用 "瀉火"、"通便"、"排毒 "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