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10 11:12

病因
HCV是一組通過血源性傳播的肝炎病毒。1989年美國Chiron公司首次利用分子克隆技術成功克隆了(HCV)的cDNA。

HCV是一種RNA病毒,容易發生變異。來自不同地區的分離物中只有68.1%至91.8%的核苷酸是相同的,根據其基因序列的差異,HCV可以被分為不同的基因型。HCV的基因型有8個類型,每個類型又有許多亞型。在中國分佈的基因型主要是1b型,少數是2a和2b型。
發病機制
1.HCV感染的直接致病作用 許多研究表明,HCV感染者的肝組織炎症的嚴重程度與他們的病毒血症有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組織炎症的嚴重程度與細胞內HCV RNA水平的相關性比與血清HCV RNA水平的相關性更強。用干擾素治療後,他們的血清ALT水平隨著血清HCV RNA水平的降低而逐漸下降,上述結果表明HCV可能具有直接致病作用。
2.細胞介導的免疫損傷可能是HCV引起肝臟病變的主要原因 丙型肝炎肝臟組織病理學的重要特徵之一是淋巴細胞在匯合區聚集,有時可形成淋巴濾泡,在比較研究中認為淋巴細胞浸潤比乙型肝炎更明顯,無疑與免疫反應有關。
HCV RNA的E1和E2/NS是高度可變的區域,在體內容易發生突變,可導致HCV感染者肝細胞膜的靶抗原(E1和E2/NS蛋白)決定簇發生變化,Tc細胞就會再次識別出現的抗原決定簇,攻擊和破壞肝細胞,這就是HCV RNA突變率越高,其肝組織炎症越嚴重的原因。這也表明,免疫介導機制在慢性HCV感染者的肝細胞損傷中起著重要作用。
3.自身免疫 HCV感染者常有以下特點 ①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紊亂,如混合性球蛋白血癥、乾燥綜合徵和甲狀腺炎;②血清中可檢測到非特異性自身抗體,如類風溼因子、抗核抗體和抗平滑肌抗體。部分I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抗肝腎微粒體I型抗體(抗C-LKM-1抗體)陽性]可出現抗HCV陽性;④可出現抗GOR;⑤肝臟的組織學改變與自身免疫性肝病相似,故有人推測自身免疫因素可能參與HCV感染的發病機制。但是,抗HCV、抗LKM-1和抗GOR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的致病意義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4.細胞凋亡在丙型肝炎發病機制中的意義 HCV感染者中Fas抗原的表達與肝組織壞死和炎症的程度以及肝細胞中HCV核心抗原的表達密切相關。這表明Fas介導的細胞凋亡是HCV感染的肝細胞死亡的形式之一。
HCV感染的發病機制很複雜,許多因素及其相互關係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闡明。
與其他類型的肝炎相比,丙型肝炎有其特有的病理變化
1.匯合區的淋巴細胞積聚,可形成淋巴濾泡;膽管上皮細胞變性,被大量淋巴細胞浸潤所包圍。這種嚴重的匯合區炎症和膽管損傷是丙型肝炎慢性化的重要標誌。
2.炎症細胞在肝竇中浸潤,但不影響竇周肝細胞;這是區別於急性乙型肝炎的特徵,在乙型肝炎的病因中常伴有竇周細胞的嗜酸性變性或壞死。
3.肝小葉中肝細胞的變性和壞死不太嚴重。
4.肝小葉周圍和間質的肝細胞纖維化比乙型肝炎更明顯,而且前景更早。這可能是其更容易發展為肝硬化的原因之一。
5.肝細胞脂肪變性很常見。

丙型病毒性肝炎如何發展相關文章
1、急性丙肝 急性丙肝主要分2型: (1)急性黃疸型丙肝:丙肝起病相對較緩,僅部分丙肝患者有發熱症狀。少數丙肝症狀以頭痛、發熱、四肢痠痛等為主,類似感冒。此型丙肝症狀主要有全身乏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厭油、腹脹、肝區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變主要為ALT升高。隨著病情發展,丙肝患者自覺症狀好轉,發熱消退,但隨後出現黃疸症狀。 部分丙肝患者可有一過性糞色變淺、皮膚搔癢、心動徐緩等梗阻性黃疸表現
發布於 2024-06-26 12:48
0評論
虎杖甘草粥 【組成】虎杖20克,甘草10克,大米10克。 【製作用法】先將虎杖、甘草洗淨,浸入600毫升水中約1小時後,入砂鍋中放火上煎取水500毫升,去虎杖、甘草,加入淘洗乾淨的米,用慢火燉成粥,放冷食用。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利溼退黃,補益脾胃的作用,適用於病毒性肝炎急性期伴有黃疸者。 黑豆燉豬肉 【組成】黑豆150克,瘦豬肉250克。 【製作用法】黑豆、豬肉洗淨,將豬肉切成1釐米見方的小
發布於 2024-06-26 13:08
0評論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如飲酒,勞累,長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藥物等,可促進病情的發展。丙肝的病理改變與乙肝極為相似,以肝細胞壞死和淋巴細胞浸潤為主。慢性肝炎可出現匯管區纖維組織增生,嚴重者可以形成假小葉即成為肝硬化。 HCV感染的發病機制主要包括免疫介導和HCV直接損傷兩種,病毒因素包括病毒的基因型、複製能力、病毒多肽的免疫原性等;宿主因素包括人體的先天性免疫反應、體液免
發布於 2024-06-26 13:01
0評論
通常得了乙型肝炎的患者,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治療,經過一段時間肝臟被病毒破壞導致肝臟的損傷加重,致使肝臟內部大量的肝細胞壞死使肝臟內以膠原纖維為主的結締組織過度增生,會使肝臟慢慢纖維化,繼而形成肝硬化,就好像人的皮膚受到損傷會癒合會留下傷疤一樣,傷疤是不具有任何的皮膚功能,同樣的道理肝硬化後的肝臟肝功能已經非常脆弱,很容易誘發肝癌,這就是乙肝肝癌是如何形成的過程,因此乙肝患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甲
發布於 2024-06-26 13:15
0評論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傳播途徑類似乙型肝炎,但由於體液中HCV含量較少,且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較低,其傳播方式較乙型肝炎侷限,傳染力也較乙肝病毒為弱。主要通過腸道外途徑傳播。 (1)輸血及血製品傳播:曾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中期,輸血後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隨著篩查方法的改善,此傳播方式已得到明顯控制,但抗HCV陰性的HCV攜帶 供血員尚不能篩除,輸血仍有傳播丙型
發布於 2024-06-26 12:55
0評論
病毒感染: 病毒性肝炎發病機制較複雜,不同類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機制也不盡相同。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別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經口進入體內後,經腸道進入血流併到達肝臟,隨後通過膽汁排入腸道並出現糞便中。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臟。HAV引起肝細胞損傷的機制尚未明確,一般認為HAV不直接引起肝細胞病變,肝臟損害是HAV感染肝細胞的免疫病理反應所引起的;戊型肝炎早期肝臟的炎症主要有HE
發布於 2024-05-22 00:04
0評論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預防有三大措施,即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者。1、控制傳染源:經血清學、臨床和流行病學資料確診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後,應立即進行疫情報告,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如需住院隔離治療,最好住院隔離直來,對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可不定隔離日期。凡患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人一律調離直接接觸入口食品和食具或幼兒工作。由於我國大部分地區是HBV感染的高發區,無症狀的HBsAg攜帶者較多,又不宜
發布於 2023-01-25 20:52
0評論
一、乙型肝炎疫苗預防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預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種對象主要是新生兒,其次為嬰幼兒和高危人群(如醫務人員、經常接觸血液的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器官移植患者、經常接受輸血或血液製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發生外傷者、HBsAg陽性者的家庭成員、男同性戀或有多個性夥伴和靜脈藥癮者等)。全程接種共3針,按照0、1、6個月程序,即接種第1針疫苗後,間隔1及6個月注射第2及
發布於 2023-02-23 19:11
0評論
1、丙肝的潛伏期為兩週至六個月。最初被感染後,大約80%的人並不會出現任何症狀。可能出現的急性症狀包括髮熱、全身乏力、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腹痛、尿色深、大便顏色變淺、關節痠痛和黃疸(皮膚和眼白髮黃)。 2、大約75-85%的新感染者出現慢性肝病,慢性感染者中60-70%會出現慢性肝病,5-20%會出現肝硬化,1-5%會死於肝硬化或肝癌。丙肝是25%肝癌患者的致癌因素。
發布於 2024-05-23 03:28
0評論
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經輸血、針刺、吸毒等傳播,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HCV的感染率約為3%,估計約1.8億人感染了HCV,每年新發丙型肝炎病例約3.5萬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症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CC)。未來20年內與HCV感染相關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細胞癌導致的死亡)
發布於 2024-10-05 12: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