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10 14:33

  誤區一:尿酸高就一定得痛風

  很多人在體檢時查出血尿酸含量偏高,也就是高尿酸血癥,就覺得自己一定得了痛風。其實並非如此,只有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偏高導致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的滑膜上,引起關節滑膜發炎時才導致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生。一般來講,高尿酸血癥的人中約有10%會發生痛風。此外也有個別痛風患者驗尿酸的結果並不高。高尿酸血癥只要注意飲食或找出原因予以矯正,尿酸值可能會恢復正常,通常不需要藥物治療。

  誤區二:限制高嘌呤就防痛風

  有數據表明,50%以上的痛風患者體重超標,約3/4合併有高血壓或高血脂。所以,單純控制飲食是不夠的,減輕體重、治療併發疾病、避免使用利尿劑等尤為重要。另外,很多患者注意了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如海鮮、動物內臟等,但忽視了對甜食攝入量的控制,使體重失控,痛風發作在所難免。

  誤區三:只有中年男性得痛風

  確實,現在95%的痛風患者是男性,且高發年齡段為30歲以上。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了,飲食中嘌呤含量也越來越高,很多年輕人不注意飲食,也患上了痛風。我們在臨床上已經發現多例20多歲的男性痛風患者。女性由於雌性激素能夠促進尿酸排洩,患上痛風的幾率比男性要低很多。但更年期後,女性雌性激素水平降低,因此對於痛風也不能麻痺大意。

  誤區四:迅速把尿酸降至正常

  治療痛風時,患者常會急切想要把升高的血尿酸迅速降至正常範圍。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尿酸水平的驟然降低有時反而會加劇痛風的發作。這是因為血尿酸突然降低會導致已經沉積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不溶性尿酸鹽結晶脫落下來,引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這種情況也叫做轉移性關節炎。因此在治療初期一般使用小劑量的降尿酸藥物,逐漸增加到足量。

  誤區五:發作期使用抗生素

  有些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的患者,看到患處紅腫熱痛明顯,誤認為是細菌感染所致,使用抗生素治療痛風;實際上,抗生素對尿酸的代謝是不起作用的。症狀的緩解很可能是由於痛風的初期症狀自動痊癒造成的。一般來講,對於痛風急性發作的治療主要是用一些非抗生素類的抗炎鎮痛的藥物,緩解病人的劇烈疼痛以及消除由尿酸結晶引起的關節非感染性炎症;再服用一些控制尿酸代謝的藥物,幫助體內的尿酸代謝恢復平衡。

  誤區六:飢餓也能抗痛風

  大多數患者認為,既然痛風通常是由於攝入含高嘌呤的食物所誘發的,那麼,少吃東西,通過飢餓療法就能降低血中尿酸水平。其實人在飢餓狀態下,有機酸(如β-羥丁酸、自由脂肪酸、乳酸等)的產生增多,這些有機酸對腎小管分泌尿酸起競爭抑制作用而使尿酸排洩減少,容易出現高尿酸血癥。所以飢餓不僅不能降低尿酸,反而使尿酸水平升高。

  誤區七:排酸肉不升高尿酸

  尿酸的來源包括內源性和外源性兩個來源,前者通過體內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尿酸和核酸分解代謝產生尿酸。約佔體內總尿酸的80%。後者是從食物中核苷酸分解而來。約佔體內總尿酸的20%。由於排酸肉只是肉中的乳酸含量減少,並未影響肉中的蛋白質及核酸,所以食用排酸肉同樣可以引起體內尿酸水平的升高。

  誤區八:痛風發作尿酸一定高

  約30%的痛風病人血尿酸值是在正常範圍之內的。痛風發作時即使尿酸在正常範圍,也要按痛風發作處理。做出正確的判斷需要一定的臨床經驗。同樣,血中尿酸過高的人,有關節疼痛也不一定就是痛風。

  誤區九:沒症狀時不用治療

  患痛風的人較血尿酸正常者易產生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有材料顯示,痛風患者合併高血壓者約為58.8%、合併糖尿病及糖耐量減低為22.1%、合併高脂血症者為75.5%、合併冠心病者為15.6%、腦梗逝世者為2.1%。所以痛風需要長時間規範用藥,否則很容易發展致關節畸形和腎功能不全。

  誤區十:痛風患者不能吃肉

  很多痛風患者都以為,只要掌握飲食,不吃肉,多吃青菜,痛風就不發作。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只會給身體留下更大的隱患,更會加重痛風的病情。

  蛋白質和脂肪是人體主要組成物質,如心臟、胃腸等消化道平滑肌,參與代謝的各種酶都是由蛋白質構成的。人體每天都要補充含蛋白質的食品,以彌補損耗流失的蛋白質。其中,動物蛋白的質量要遠高於植物蛋白,更利於人體吸收。

走出痛風預防和治療的十大誤區相關文章
1、誤區之一:骨質疏鬆就是缺鈣,只要補充足夠的鈣,就不會發生骨質疏鬆。其實,骨質疏鬆不僅僅是缺鈣,骨質疏鬆的原因或誘因很多,如:(1)體重過低;(2)性激素低下;(3)吸菸;(4)過度飲酒;(5)過度飲咖啡、碳酸飲料;(6)體力活動缺乏;(7)飲食中鈣和維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攝入少);(8)患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如甲狀腺、甲狀旁腺疾病、糖尿病等;(9)應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劑等;
發布於 2023-01-25 21:47
0評論
"羊角風"是我國北方對癲癇病的俗稱,南方人則把癲癇病叫做"羊癲病"。在過去,治療癲癇的醫療技術水平與今天不能同日而語,人們對癲癇病的認知程度和護理能力也很低。癲癇作為一種神經系統常見病,在如今治療水平和用藥上已經有了極大的發展,但是仍有許多患者難以治癒,並給其家庭造成莫大的痛苦。癲癇患者和他們的家屬構成了一個弱勢群體而備受社會關注。手術治癒癲癇已不再是"神
發布於 2022-09-25 06:41
0評論
概述 白內障發病於單或雙側性,表現為視力進行性減退,由於晶體皮質混濁導致晶狀體不同部位屈光力不同,可有眩光感所以被稱為白內障。其中老化,遺傳,局部營養障礙,免疫力與代謝異常,外傷,中毒,輻射等原因,都可能引起晶狀體代謝紊亂,導致白內障的發生。白內障可分為先天性白內障和後天性白內障。後天性白內障多發於老年人。 步驟/方法: 1、 白內障要早發現早治療,白內障病情嚴重後可能會出現青光眼、葡萄膜炎
發布於 2024-08-20 09:21
0評論
誤解一:父母身材均偏矮,所生子女肯定高不了。 子女身高會受父母的影響,受父母身高影響的下一代的身高,稱遺傳靶身高。遺傳靶身高影響子女最終身高的比例約佔50%~60%。也就是說,子女生長到最終身高(即成年時身高)時,有40%左右是受非遺傳因素所決定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父母均身材矮小的家庭,所生子女只有部分身材矮小,而不是全部。因此,身材矮小的父母千萬不要認為自己都不高,小孩必定長不高
發布於 2024-10-27 01:24
0評論
概述 近年來,人們對口腔保護的意識逐年升高,嘉悅口腔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很多人存在在保護牙齒的誤區,現總結如下: 步驟/方法: 1、 誤區一:牙痛就拔一些患者平時不注意保護自己的牙齒,當發生牙病時又不願治療或者因有牙科恐懼症不敢治療,來醫院就要求拔牙。專家建議:牙齒醫治以保牙為主,牙齒用不著拔時就不該拔,而且牙痛時不能拔,容易感染。 2、 誤區二:乳牙反正要掉不用治患兒家長認為乳牙早晚要脫落
發布於 2023-03-09 21:42
0評論
誤區一:服用安眠藥入睡或保持睡眠 安眠藥掩蓋了睡眠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失眠的深層次問題。很多關於睡眠的研究都發現:無論是處方的還是非處方的,在長期看來都是有害的。它們都有高度的易上癮性,並且有潛在的危險。對於短期的使用,也許有時需要些安眠藥,但是一段時間後,它們只會讓失眠的狀況更糟,不是更好。如果你服用安眠藥一段時間,請求醫生幫你制定一套養生的方法,脫離對它們的依賴。 拋開身體的因素,壓力應該是致
發布於 2024-07-03 10:27
0評論
概述 白內障是指由於多種原因而導致患者眼球晶狀體代謝紊亂,從而引起眼球混濁,視力逐漸下降的一種疾病。根據目前醫學家們的建議,矯正視力在0.7及以下的患者,才屬於白內障患者。導致白內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外傷、中毒、輻射、遺傳等原因。患有白內障的患者可能是一隻眼睛病變,也可能是兩隻眼睛均病變,患者可能會出現眩光感、近視度數增加、視力下降等症狀。一發現異狀要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不要拖延使得病情加劇,從
發布於 2023-03-01 00:30
0評論
概述 現在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這樣引發了很多生殖感染的危害,生殖感染之所以反覆,久治不愈,要原因就是患者用藥不當,致使病菌殘體修復、複製、繁生,導致病情惡化。也有的患者是延誤最佳就診時機,還有是非專業性醫院技術條件限制,使患者得不到有針對性的治療,那麼如何走出生殖感染三大治療誤區呢?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步驟/方法: 1、 走出生殖感染的誤區一,認識誤區:有些患者受不正確觀念影響,對疾
發布於 2023-05-22 16:11
0評論
誤區一:粉刺是正常現象 粉刺具有極高發生率,但絕不是正常現象。雖然有88%的人都曾經受到過粉刺的困擾,但是,不重視粉刺的發生,就有可能出現青春痘在一夜之間全冒出來毀了你那完美約會的事情。 誤區二:粉刺是因為油脂造成的,油脂溶解出來就好了 粉刺不是單純的由油脂造成的,而是由“油脂和角質”組成的。 誤區三:粉刺是臉沒洗乾淨造成的,黑頭粉刺的黑就是明證 粉刺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最常見的原因是因為體質,
發布於 2024-06-14 03:09
0評論
狀況一: 擔心長時間佩戴眼鏡反而會使得眼睛有依賴性,導致度數加深,因此家長提問:“孩子只在學習時戴眼鏡可不可以?” 專家表示,如果孩子的雙眼視力都在0.7以上,摘下眼鏡不會對學習和工作造成太大影響,因此近距離用眼時可以不戴眼鏡。但0.7以下的視力或300度以上近視的人看遠看近都會感覺不適,這就需要經常戴眼鏡了。如果雙眼視力相差很大,雙眼看物會有不平衡感,不戴眼鏡易導致視疲勞,反而導致度數加深。所
發布於 2023-04-22 02:0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