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5-01-18 14:41

  肝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包括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內皮細胞瘤,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以海綿狀血管瘤最多見。我們一般所謂的肝血管瘤就是指海綿狀血管瘤。它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數發現於成年人,多見於30-60歲,女性多於男性。以前認為單個居多,自從超聲顯像問世以來,所觀察到的常為多個。肝左右葉均可發生,以右葉較多見,肝血管瘤大小不一,自針尖大小至人頭大,大者可佔滿腹腔。多數小於4cm。但有報導最大的可達60cm,重20kg。一般來說直徑》 10cm者為巨大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的臨床表現與腫瘤生長的部位、大小、生長速度和瘤體對肝臟的影響,發生的併發症有關。其生長緩慢,病程較長。臨床分為隱匿型和症狀型。隱匿型:絕大多數患者因瘤體小、無症狀、多在查體和剖腹中偶然發現。尤其近年來,無損傷性檢查方法普及檢出率增多。症狀型有各種症狀:上腹隱痛不適、厭食、噁心、嘔吐,類似慢性肝、膽、胰、胃腸病;也可長期發熱、冷戰、盜汗,類似肝膿瘍、結核、這些可能與瘤體內出血、血栓形成或感染有關。肝血管瘤瘤體較小時,一般不會壓迫鄰近臟器。當腫瘤增大時可壓迫、推移鄰近臟器,出現各種症狀。如壓迫食管下端、胃、十二指腸,會出現吞嚥困難、腹脹、腹疼、噯氣等症狀;壓迫肝和膽道可致膽囊積液、梗阻性黃疸,壓迫門靜脈引起門脈高壓,下腔靜脈受壓可致腹水,孕婦則可影響分娩。

  許多病友擔心肝血管瘤會發生癌變嗎? 肝血管瘤的生長方式,多數是通過瘤體本身的不斷擴張的血管腔而增大。瘤周組織肝竇被動擴張,淤血,肝細胞索受壓、萎縮、纖維增生,故瘤周界限清楚,不象惡性腫瘤呈滑潤性生去,一般瘤體本身不發生惡變。

肝血管瘤的臨床表現都有哪些相關文章
肝血管瘤多無明顯不適症狀,當血管瘤增至5cm以上時,可出現下列症狀: 1.腹部包塊:腹部包塊有囊性感,無壓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在包塊部位聽診時,偶可聽到傳導性血管雜音。 2.胃腸道症狀:右上腹隱痛和/或不適、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噯氣、食後脹飽等消化不良症狀。 3.壓迫症狀:巨大的血管瘤可對周圍組織和器官產生推擠和壓迫。壓迫食管下端,可出現吞嚥困難;壓迫肝外膽道,可出現阻塞性黃疸和膽囊積液;壓
發布於 2023-10-24 14:05
0評論
肝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包括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內皮細胞瘤,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以海綿狀血管瘤最多見。我們一般所謂的肝血管瘤就是指海綿狀血管瘤。它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數發現於成年人,多見於30-60歲,女性多於男性。以前認為單個居多,自從超聲顯像問世以來,所觀察到的常為多個。肝左右葉均可發生,以右葉較多見,肝血管瘤大小不一,自針尖大小至人頭大,大者可佔滿腹腔。多數小於4cm。但有報
發布於 2024-12-12 08:38
0評論
1、瘤體外觀特徵(葡萄酒斑狀或楊梅狀等)。 2、壓之褪色或縮小。 3、體位元試驗陽性,捫診及靜脈石,穿刺抽出凝全血(海綿型),捫有搏動感,聽診吹風樣雜音,壓閉供血動脈及雜音消失(蔓狀型)。 4、血管造影示瘤區造影劑濃聚或血管畸形。 5、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 頸部血管瘤的症狀及體徵視瘤體類型,大小,侵犯部位,深淺及範圍而定,多數血管瘤侵犯表淺組織較多,如皮膚皮下組織等;侵犯肌肉,深層血管,喉,咽,
發布於 2025-01-13 04:50
0評論
1.腹部包塊 腹部包塊有囊性感,無壓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在包塊部位聽診時,偶可聽到傳導性血管雜音。 2.胃腸道症狀 右上腹隱痛和/或不適、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噯氣、食後脹飽等消化不良症狀。 3.壓迫症狀 巨大的血管瘤可對周圍組織和器官產生推擠和壓迫。壓迫食管下端,可出現吞嚥困難;壓迫肝外膽道,可出現阻塞性黃疸和膽囊積液;壓迫門靜脈系統,可出現脾大和腹水;壓迫肺臟可出現呼吸困難和肺不張;壓迫胃
發布於 2024-06-29 07:49
0評論
臨床表現: 常無明顯的自覺症狀,直徑大於4cm的病變中有40%的病例引起症狀,而直徑大於10cm的病例中90%引起症狀。壓迫鄰近器官時,可出現上腹部不適、腹脹、上腹隱痛、噯氣等症狀。由血栓引起的症狀也可以是間歇性的。疼痛的原因可能包括梗死和壞死、相鄰結構受壓、肝包膜膨脹或血流速率過快。 病理分型 肝血管瘤的大小差異很大,小者僅數毫米,大者直徑可超過20cm。一般將直徑超過10cm者稱為巨大血管瘤
發布於 2024-11-16 06:00
0評論
肝血管瘤一般不會出現嚴重的合併症,只是當瘤體破裂出血時才出現嚴重合並症。如膨脹的血管瘤瘤體破裂(外傷、粗暴體檢、分娩時急產、人工呼吸擠壓胸部等造成腹腔內出血、休克。尤其是自發破裂出血極易誤診,延誤治療死亡率極高.瘤體內出血侵蝕肝內膽道造成膽道出血,是膽質血癥的原因之一.表現為右上腹絞痛、發熱、黃疸、消化道出血。帶蒂的腫瘤可發生蒂扭轉、導致腫瘤壞死,疼痛、發燒、虛脫。嬰幼兒可合併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
發布於 2022-12-20 08:09
0評論
1.毛細血管型血管瘤 腫瘤是由大量交織、擴張的毛細血管組成。表現為鮮紅或紫紅色斑塊。與皮膚表面平齊或稍隆起,邊界清楚,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以手指壓迫腫瘤時,顏色退去;壓力解除後,顏色恢復。 2.海綿狀血管瘤 腫瘤由擴大的血管腔和襯有內皮細胞的血竇組成。血竇大小不一,有如海綿狀結構,竇腔內充滿靜脈血,彼此交通。表現為無自覺症狀、生長緩慢的柔軟腫塊。頭低位時,腫瘤因充血而擴大,恢復正常體位後,腫塊
發布於 2023-12-05 18:48
0評論
1.毛細血管型血管瘤 腫瘤是由大量交織、擴張的毛細血管組成。表現為鮮紅或紫紅色斑塊。與皮膚表面平齊或稍隆起,邊界清楚,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以手指壓迫腫瘤時,顏色退去;壓力解除後,顏色恢復。 2.海綿狀血管瘤 腫瘤由擴大的血管腔和襯有內皮細胞的血竇組成。血竇大小不一,有如海綿狀結構,竇腔內充滿靜脈血,彼此交通。表現為無自覺症狀、生長緩慢的柔軟腫塊。頭低位時,腫瘤因充血而擴大,恢復正常體位後,腫塊
發布於 2024-09-19 01:00
0評論
1.毛細血管型血管瘤 腫瘤是由大量交織、擴張的毛細血管組成。表現為鮮紅或紫紅色斑塊。與皮膚表面平齊或稍隆起,邊界清楚,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以手指壓迫腫瘤時,顏色退去;壓力解除後,顏色恢復。 2.海綿狀血管瘤 腫瘤由擴大的血管腔和襯有內皮細胞的血竇組成。血竇大小不一,有如海綿狀結構,竇腔內充滿靜脈血,彼此交通。表現為無自覺症狀、生長緩慢的柔軟腫塊。頭低位時,腫瘤因充血而擴大,恢復正常體位後,腫塊
發布於 2024-12-03 03:13
0評論
血管瘤可生長於身體的任何部位,但以皮膚和皮下組織多見,其次為口腔黏膜和肌肉,骨骼,肝,脾,顱內也可發生,而消化道,腎,心,肺等罕見。 1.毛細血管瘤 (1)新生兒斑痣:又稱表皮毛細血管瘤(capillaryhemangioma),是一種淡紅色或藍色的表皮變色,通常位於頭頂中線後部,頸部或骶部,出生時即存在,一般在數月內逐漸自行消失,無需治療。 (2)皮內毛細血管瘤:有3種臨床變異型,出生後即有,
發布於 2024-05-22 01:5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