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都有蛔蟲,特別是在潮溼、溫暖和衛生條件差的地區,那裡的人群感染率更高。蛔蟲病的最常見原因是兒童。
蛔蟲病的病因:
蛔蟲(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 1758)被稱為蛔蟲,人體因誤食蛔蟲卵而被感染。
蛔蟲是寄生在人體腸道中的最大的線蟲,雌雄同體,類似於蚯蚓,活蟲略帶粉紅色或黃色。成蟲寄生在人體小腸內,以腸道內容物為食,雌蟲每天可產卵20萬粒,隨糞便排出的蛔蟲卵在適當的環境條件下5~10天發育成熟即具有傳染性。
卵被吞下後,幼蟲突破腸壁,通過門靜脈系統遷移到肝臟,經右心進入肺泡腔,沿支氣管和氣管到達咽部,並被再次吞入小腸,逐漸成熟為成蟲。在遷移過程中,幼蟲也可能跟隨血液流向其他器官,通常不發展成成蟲,但可能造成器官損傷。成蟲有遷移和鑽入其他地方的習慣,一旦氣管和支氣管被阻塞,可引起膽道蛔蟲病、蛔蟲腸道阻塞和窒息死亡,還可鑽入闌尾或胰腺管引起炎症。從感染到產卵需要60至75天,而雌蟲的壽命為1至2年。
雌蟲每天最多可產20萬個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卵可以在土壤中存活長達5年。一般的調味品,如醬油、醋、辣椒、生蔬菜和鹽水泡菜都不能殺死這些卵。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蛔蟲病患者是主要的感染源。由於雌蟲產生的蟲卵數量很大,而且蟲卵對外部物理和化學因素有很強的抵抗力,蟲卵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幾個月,在5℃至10℃的環境中可以存活2年,仍然具有感染性。感染的主要途徑是用受感染的蟲卵汙染食物或手,然後口服,蟲卵可隨飛塵吞下。
蛔蟲病是世界上最廣泛的人類蠕蟲病,據世衛組織估計,全世界有13億患者,兒童尤其是學齡前兒童的發病率很高。在我國約有5.31億人感染,平均感染率為46.99%,最高為71.12%。近年來,由於在全國學校實施了腸道傳染病綜合防控項目,感染率逐步下降。
加強個人衛生清潔很重要,特別是孩子在外面玩泥巴或爬行玩耍後,到家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徹底清潔雙手,並儘快更換髒衣服,進行消毒清洗,避免不慎將蟲卵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