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晶體較成人軟,因此兒童白內障手術會給眼科臨床醫師操作簡易的印象,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兒童白內障手術看似容易,實則需要眼科臨床醫師在豐富的臨床經驗基礎上採取精細的手術設計和操作。
據ASCRS統計,眼科醫師人均行兒童白內障手術每年僅7例,因此眼科醫師在該方面普遍臨床經驗和臨床研究不足,遠低於每年近千臺成人白內障手術的手術數量和經驗。並且,兒童不是縮小版的成人,他們有獨特的解剖、生理、心理和社會狀態:兒童的眼球比成人小並且組織更加柔軟;成人白內障只會影響視力,而兒童會同時影響視覺(大腦)的發育,嬰幼兒混濁的晶狀體使視網膜得不到清晰成像,會干擾中樞神經系統視覺通路的發育。因此,與成人手術相比,兒童白內障手術術前、術中和術後的手術操作遠比成人複雜,而手術時機、手術技術、人工晶狀體度數的選擇以及弱視治療是兒童白內障獲得有效結果的重要因素。
兒童白內障手術的特點
兒童行白內障手術與成人術前差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兒童白內障診斷困難,經常較晚才被診斷出白內障,並且常常合併眼部其他異常和全身性疾病;手術時機的選擇上,與成人相比,兒童白內障手術時機比手術技巧更為重要;兒童白內障手術還有全麻的顧慮,以及全麻狀態下的檢查是否準確。並且,兒童白內障手術的人工晶狀體度數計算困難。
其術中差異主要有:生理解剖上兒童眼球較小、瞳孔直徑小、鞏膜硬度低,並且兒童睫狀體平坦部相對較小,睫狀體平坦部沒有發育完全;兒童白內障手術的切口和縫合上作上方的角膜隧道切口更好,並且手術切口應縫合;兒童玻璃體濃厚,同時鞏膜壁薄,導致玻璃體壓和晶體內壓增高,手術中前/後囊膜撕囊困難;兒童白內障後囊機化膜較常見,需要使用玻切頭甚至眼內剪去除,並且對無法配合術後YAG後發障患兒術中需對後囊進行處理,因此兒童白內障手術還需要玻切設備和技術。
術後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兒童白內障手術後都會發生後發障;術後炎症反應重,但是兒童術後局部用藥依從性差;術後兒童隨著眼球生長,需要頻繁矯正屈光不正,並且患者配合不佳導致眼內、視力和屈光狀態等檢查難度大,幼兒不認字,需要用其他檢查方式,故門診檢查配合不佳時,需要進行短效麻醉;術後有弱視傾向,需要遮蓋治療;長期隨訪很重要,但難度較大。
並且對於兒童白內障是否可以保守治療,目前尚無定論。現階段主張保守治療的部分專家的觀點如下:Faye提出核型白內障使用弱效散瞳劑,qd或bid,按需增加劑量;Chandler提出許多失敗使我們認識到,除非視力非常低下,否則手術不是首選;DeVoe提出擁有調節的20/50視力要比沒調節的50/50視力更好。目前我們建議單眼不完全性白內障通常採用保守治療,保守的醫師還提出雙眼白內障在視力高於20/70到20/50時也不應被摘除。並且早些年,普便的觀點是隻要還能看到眼底就不考慮手術,所以對晶體中央混濁而周邊相對透明的白內障常採取保守治療。
兒童白內障手術的選擇
兒童白內障手術時機選擇的原則是在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及早摘除白內障,矯正無晶體眼的屈光不正,避免發生不可逆的視覺剝奪性弱視。具體對於單眼發病或雙眼發病的兒童白內障患者:單眼全混白內障需要在出生後4個月內手術,雙眼核性白內障可延遲;單眼發病、全白內障尤應儘早手術,雙眼的第二眼手術不宜隔太久。
對於兒童白內障手術人工晶狀體植入的年齡選擇方面:<1歲的兒童患者多不主張植入人工晶狀體,因為其術後炎症反應強烈難以控制,難以確定合適的度數和大小;1~2歲的患者爭議較大,尚無定論;>2歲的患者沒有爭議可以植入人工晶狀體。這是因為<2歲的患者囊袋直徑7mm,彈性囊袋擴張後10mm,≥2歲的患者囊袋直徑同成人12mm,而人工晶狀體直徑約10.5~11mm,所以<2歲不宜植入人工晶狀體。
人工晶狀體度數確定的原則是治療後提供良好屈光矯正獲得滿意視力,並且患眼發育後不至於形成高度近視。小兒出生時眼軸長度16mm、屈光狀態+30-+35D,1歲時眼軸增加4mm,1mm約3D,隨著眼軸的增加會出現近視漂移:0~2歲約-3D(2年內),3~5歲約-1.5D(3年內),6~8歲約-1.0D(3年內),>8歲約-0.38D(2年內)。所以,兒童白內障手術8歲之後根據測量的度數選擇人工晶狀體度數,而8歲之前需要預留一定度數的遠視。
總結和展望
兒童白內障手術看似容易,實則需要眼科臨床醫師在豐富的臨床經驗基礎上採取精細的手術設計和操作,最後提出了總結和展望:
玻切加後囊切開已成為嬰幼兒白內障手術的標準術式。後囊膜切開不聯合玻切只適用於4歲以上的兒童。平坦部切割將會成為更多人選擇;6月齡以內的嬰兒,最小創傷術式是雙手操作、封閉式前房、微切口入路,包括後囊切開、前段玻切、不植入人工晶狀體。6個月內行小眼球手術,上皮增生和瞳孔區膜常見;6月齡以內不應植入人工晶狀體。公認人工晶狀體植入至少1至2週歲後,6月齡以內植入人工晶狀體創傷明顯,需二次手術並難選擇合適的人工晶狀體度數;大於2歲的二期人工晶狀體植入,目標是選擇合適的人工晶狀體度數,不留很高的遠視度數,使20歲時不超過中度近視。殘留屈光不正度數控制在+3~-3D之間比較理想;6月齡前手術,不要一期囊袋內植入人工晶狀體。若必需,應選擇睫狀溝植入,有利於人工晶狀體置換;多焦點人工晶狀體仍主要適用於成年人和部分青少年,因近視漂移,多焦點不能同步視覺改變不推薦於兒童眼;預測眼軸生長速度和屈光改變是兒童白內障術後需長期關注的問題和調整,今後需更深入地瞭解白內障術後的眼球生長狀態,並總結出適用於兒童眼睛的人工晶狀體計算公式;需要進一步研究無晶體眼或人工晶狀體眼的弱視治療,除了深入研究術後遮蓋治療的量化方案和頻率,擴展視覺系統可塑性的方法也需要進一步探究,如藥物治療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