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和搭橋是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兩個重要手段。其中,支架,尤其是藥物支架是後來者,因其微創性而受到許多患者的青睞。據《紐約時報》2月25日報道,2006年美國約有36.5萬名患者接受了搭橋手術,比10年前減少了1/3;而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則一路飆升至約100萬。
左主幹病變:
根據國內和國際指南,手術是左主幹病變的首選。這是因為左主幹一旦發生堵塞或再狹窄,可能是致命的。為了縮小風險,搭橋是最佳選擇。
三支病變:
病變的血管較多,如果選擇介入治療,必須放置許多支架,這樣會使再狹窄和血栓形成的機會大大增加。此外,患者的經濟負擔也更高。
合併心功能不全:
這些患者需要完全的血管重建,以促進缺血心肌的恢復,而這是介入治療難以做到的。
糖尿病患者:
普通支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再狹窄率很高,藥物支架問世的時間也不長,目前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介入治療會比搭橋治療有更好的效果。
冠心病心肌梗死後併發症患者:
心室破裂、室間隔穿孔、二尖瓣關閉不全,必須選擇外科搭橋手術治療。
對抗血小板藥物過敏的病人:
支架需要病人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對這種藥物過敏的病人也應考慮做搭橋手術。"但是,如果病人有呼吸系統疾病,接受全身麻醉可能會有危險,不適合做傳統的體外循環搭橋手術,而應選擇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