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診為肺癌後,病人和家屬就要面臨很多事情,一下子聽說許多聞所未聞的名詞:小細胞或非小細胞、PET、分期分型、難以記憶的化療藥物名稱、靶向治療、生物治療等等,一頭霧水。關於肺癌的診斷、治療及康復,無論患者還是家屬,應該至少了解以下一些知識:
一、影像、病理等檢查
1、胸部CT。用來判斷腫瘤的位置、大小、縱膈內淋巴結的情況、有無胸水等。
2、氣管鏡或穿刺。穿刺可以獲得肺癌的病理類型(腺癌、鱗癌、小細胞肺癌等)。病人或家屬往往對穿刺或氣管鏡檢查心存猶疑或恐懼,殊不知不同病理分型所對應的化療方案是不同的,選錯化療方案,治療結果必然會受到影響。臨床治療前,通常要先明確肺癌的病理類型,再根據病理分型進行化療方案的選擇,因此氣管鏡或經皮肺穿刺具有重要的意義。此類檢查為有創性檢查,術後可有少量咯血、咳嗽或低熱,通常無需特別處理可自行緩解,或給予止血藥、抗炎藥對症處理。很多病人或家屬擔心穿刺或氣管鏡檢查鉗取病灶組織會導致病情擴散,因而拒絕做此類檢查。事實上,臨床罕見因此類檢查導致的病情加重。相反,獲得病理組織不僅為化療提供依據,更可進一步做基因分析,查看是否對靶向藥物治療敏感。此外,如果病理明確為小細胞肺癌,通常不再選擇手術治療,而以化療為首選治療。
3、PET―CT及腹部B超等其他部位的檢查。PET―CT可以確定全身轉移的情況,屬於自費檢查項目,費用比較貴,是判斷全身情況的最佳選擇。腹部B超可用來檢查肝、膽、胰、脾、雙腎及有無腹水等,準確性不如CT,但屬於無創性檢查,也沒有X線輻射損害,多用於定期複查,如發現異常,則應進一步採取CT或核磁檢查。
4、頭部核磁。肺癌中的腺癌、小細胞肺癌等常見腦轉移,腦核磁檢查的準確性優於腦CT和PET-CT,所以判斷是否有腦轉移,優先選擇頭部核磁。鼻咽癌等頭頸部腫瘤,核磁也能較準確反應病灶部位、大小等情況。
5、手術及放化療前應檢查血常規、血生化(尤其肝腎功能)、腫瘤標誌物等,對於評估是否可以接受相應的西醫治療以及對化療後評價做準備。
二、進一步瞭解肺癌可能的病情進展
肺癌常見轉移部位:雙肺多發轉移,縱膈淋巴結轉移,支氣管轉移,腦轉移,腋下和頸部淋巴轉移,骨轉移,腎及腎上腺轉移,肝轉移,其他器官轉移等。如發現病人腋下、頸部淋巴結出現異常腫大(尤其是無痛性腫大)或不明原因的聲音嘶啞(多為腫大淋巴結壓迫後返神經引起)等,應及早就診,讓醫生根據情況進一步檢查,以便及早發現病情進展,及早干預控制病情。
小細胞肺癌對化療敏感,可通過化療、放療獲得較滿意的療效。因此,對於侷限期的小細胞肺癌(未見肺以外器官發生轉移)優先選擇化療,而非手術治療,即使晚期小細胞肺癌(又稱廣泛期,指出現肺以外部位的轉移),經過化療後,也相當部分病人獲得滿意療效。
三、肺癌的常見治療手段
1、手術。手術是早、中期肺癌的首選治療手段。但事實上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接受手術,例如年齡、合併其他疾病、腫瘤部位及大小等情況,可能無法手術切除。因此,病人應聽從醫生的建議,正確評估手術的得益與風險,在專業醫生的幫助下做出合適的選擇。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不負責任的宣傳,說甚麼“醫生自己得了癌也堅決不手術不化療”、“手術後轉移更快”等,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如果盲聽盲從,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後悔晚矣。事實上,作為腫瘤科臨床醫生,我們見到的更多的康復患者恰恰是經過合理治療後的患者,甚至復發後再次手術、多次化療控制病情進展,獲得臨床緩解或長期帶瘤生存等。
2、化療。化療是全身性的治療,可以針對散在全身的病灶進行治療。一般分為術前化療和術後化療。對於由於病灶太大而失去手術機會的患者來說,術前化療有望縮小病灶,爭取手術機會。術後化療主要是清除體內殘餘的癌細胞。無法手術的患者可採用化療、放療及靶向藥物治療等治療手段。
3、放療。放療屬於局部治療。如腦轉移、骨轉移處的放射治療。另外,放療還用於止痛。
4、伽馬刀。屬於放射治療的一種,是採用伽馬射線針對局部病灶進行的治療。
5、介入療法。介入療法包括局部的化療或栓塞,通過介入操作,將藥物或栓塞劑注入到病灶或供應病灶的血管。介入化療是局部治療,全身反應較輕,但不能對介入病灶以外的腫瘤起到殺滅作用,很多病例在做完介入後還需全身化療配合以達到更佳的效果。介入治療的療效與腫瘤對化療藥的敏感性、病灶大小、血管情況等有關。
6、生物療法。生物療法是採患者的外周血,分離出單個核細胞,在體外培養的同時給予生物製劑進行誘導刺激,使產生較多數量的具有抗腫瘤的免疫細胞,然後回輸到患者體內的做法。目前生物療法的副作用比較小,費用昂貴,效果不確切。
7、中醫治療。中醫治療包括中藥內治和外治等手段。中藥可調節人體自身免疫力,減輕放化療等治療的副作用,改善臟腑功能,緩解臨床症狀,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在手術後和放化療期起輔助的治療作用;在康復階段可促進康復,穩定病情,延緩復發轉移等;在姑息治療階段,還可減輕腹水、腹脹、疼痛、便秘等症狀,改善生存質量。中醫外治有針灸、按摩、燻蒸、外敷等手段,也可在各治療階段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8、靶向治療。靶向治療是針對腫瘤細胞的一些特性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靶向藥物進入體內後選擇性地殺滅目標細胞,但靶向藥物並非百分百有效,需要進行基因檢測,在染色體特殊位點有基因突變的患者可以獲得較好的療效。靶向藥物的耐藥問題是目前阻礙治療的主要問題,耐藥出現後還可以選擇換用其他靶向藥物或化療等治療手段,對進展的病情進行控制。
9、其他治療手段,任何新的治療手段或民間宣傳的治療手段,如果沒有得到過臨床驗證,僅憑個別案例報道(非法醫療廣告總是以某某病歷被醫院判了死刑,遇某“名醫”服用某百病包治的藥物得獲痊癒)無法證明其治療的有效性,都是療效不確切的,甚至損傷身體,請病人及家屬慎重選擇。
四、治療的副作用
任何藥物或治療手段都可能伴有副作用,抗腫瘤治療更是如此。
1、手術直接切除病變組織和一部分正常組織,易造成人體元氣受損。術後很多患者會出現氣血兩虛的症狀。如頭暈、耳鳴、貧血、食慾不振、心悸、氣短、乏力等。
2、化療的常見副作用包括:消化道反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便秘等。消化道的反應可早至12小時內出現,因此,病人和家屬要有心理準備。此外,某些化療藥物可能導致肺纖維化、肝腎損害等,此外還有脫髮、周圍神經病變(手腳麻木)、貧血、白細胞減少或出血等由於骨髓抑制導致的副作用。很多副作用可通過在化療同時給予一定的藥物進行預防或減輕,大多數副作用在化療結束後可緩解或完全消失,有的副作用則影響時間較長,可能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中藥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化療的副作用,促進化療間隔期(兩次化療之間的時間,通常2~3周,根據化療方案的選擇而有所不同)身體的恢復,有利於化療的順利進行。體質虛弱和年齡較大的老人在選擇化療時應慎重,如確需化療,醫生、家屬和病人應慎重考慮化療的收益和風險。有些情況則是化療的禁忌症,不能給予化療,須由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的檢查結果進行判斷。另外,化療的療效是有限的,可能治療一段時間後會出現耐藥,這時候則需要醫生根據既往治療情況和患者的病情更換化療方案。另外,患者應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規律治療,隨意“治治停停”或劑量不足,不但不能獲得理想療效,還容易導致耐藥的發生,目前認為耐藥是導致化療失敗的主要原因。
5、放療雖然屬於局部治療,除了局部反應(炎症)還可能伴有全身症狀。放射性皮炎和放射炎肺炎、放射性食道炎是肺癌患者常常發生的副作用。對於較嚴重的放射性反應,可給予一定量的激素進行緩解。中藥對緩解放療副作用有較好的作用,可在放療同時通過中藥內外治療減輕副作用。
6、中藥講究辨證施治,每個人的病情不同,表現不同,處方用藥當然不一樣。網上流傳有許多偏方,甚至宣傳得非常誘人,但不能隨便亂吃,中藥服用不當,副作用並不亞於西藥,輕者耽誤病情,重者可能導致肝腎損傷。因此,肺癌病人及家屬在使用中草藥時,應向中醫腫瘤專科醫師諮詢。有些西醫由於不瞭解中醫的作用機理及療效,缺乏經驗,再加上社會上比較混亂的甚至非法的“中藥抗腫瘤”宣傳,對中醫有較深的誤會,可能會對患者傳遞“絕不能服用中藥”或“西醫治療不能聯合中醫治療”等錯誤的信息。因此,想要選擇中醫藥治療的患者,最好到有資質的中醫腫瘤專科醫生處進行辨證論治,中醫腫瘤專科醫生通常都具備西醫腫瘤醫療知識和經驗,可根據患者的病情、治療經過等給予恰當的醫療處置。另外,不能盲目服用中成藥,中成藥也是中藥,也要對證治療,如需服用中成藥,最好也要諮詢中醫腫瘤專科醫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藥物。
五、醫生和醫院的選擇
醫生和醫院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負責任的經驗豐富的醫生會根據病人的病情和家屬的意見以及經濟情況為患者制定完整可行的治療計劃。腫瘤專科醫院的設備能更快更合理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可靠的檢查結果。治療過程中,護理也很重要,很多化療藥物的配置、注射、觀察等,都需要有經驗的護士進行操作,腫瘤專科醫院的護士在腫瘤病人的治療和護理中顯然更有經驗。
六、病人的心理健康
肺癌確診之初,不管是病人還是家屬,往往產生一些心理問題,比如在確診初期對診斷結果的懷疑。臨床上見到有的病人要輾轉經過多家醫院的確診才接受現實。此外,恐慌、委屈也是常見的心理問題。此時,家屬需要先冷靜下來,幫助患者面對現實,積極尋求醫生的幫助,及早開始規範化的治療,同時照顧好患者的生活起居,陪伴患者走過艱難的路程。因此,家屬應儘快調整自己的情緒,並安慰照顧好病人,規劃好時間、金錢和精力,幫助患者順利完成治療,進入康復期。
對於肺癌患者在確診後開展治療的各個階段所面臨的心理、營養、體能恢復、中藥調養等問題,均屬於癌症康復的範疇,可尋求有經驗的康復治療小組的幫助。癌症康復治療不僅僅是臨床治療的延續,更對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延緩腫瘤復發與轉移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