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18 15:10

  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和諸藥。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黃;心悸氣短;腹痛便溏;四肢攣急疼痛;髒躁;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癰瘡腫痛;小兒胎毒;及藥物、食物中毒。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在中醫上,甘草補脾益氣,止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藥。臨床應用分“生用”與“蜜炙”之別。生用主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減退,大便溏薄,乏力發熱以及咳嗽、心悸等。

  甘草用於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

生甘草的好處相關文章
處方中寫甘草,一般指生甘草。為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片,生用入藥者。炙草又名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勻,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攤晾,然後入藥者。甘草與炙甘草的功效與應用不同,特別是古代方劑中生甘草與炙甘草應用區別明顯.不可互相代用。 1、生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主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食物中毒、四肢攣急疼痛,緩解藥物毒性、烈性等。
發布於 2022-12-23 01:04
0評論
1.如果過量的使用甘草會導致血壓升高、肌肉軟而無力、身體越來越疲勞、頭痛腦脹、男性睪丸酮水平降低等症狀。 2.孕婦忌用甘草,臨床發現孕婦過度的使用甘草會引起大量出血,嚴重會引發早產。 3.長期的使用甘草還有可能引起異常的體重增加。 4.甘草中含有甘草酸激素,如果此種激素過高的話會阻礙鈉的排洩,使鉀從尿液中排出,最終致使肌肉損傷及血壓升高。鉀的流失也會導致保水,造成水腫。
發布於 2022-12-18 15:16
0評論
1.方法:取用甘草3g,石菖蒲3g,用水煎服。每天喝一劑,分兩次服用。 功效:對失眠、煩熱、心悸等病症有良好的效用。 2.方法:取用甘草和山豆根按照1:3的比例進行研磨成粉,攪拌均勻後,每次服用0.3~0.6g,一日3~4次。 功效:對治療扁桃體炎、咽喉腫痛有良好的效用。 3.方法:取用甘草、砂仁、木香、陳皮各5g,法半夏、黨參、白朮、茯苓各10g,用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對治療食慾不振、脾
發布於 2022-12-07 20:29
0評論
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較少、夏季酷熱、冬季嚴寒、晝夜溫差大的生態環境,甘草具有喜光、耐旱、耐熱、耐鹽鹼和耐寒的特性。甘草多生長於北溫帶低海拔地區的平原、山區或河谷。野生甘草伴生植物有羅布麻、沙蒿、馬藺及麻黃等植物。土壤多為沙質土,酸鹼度以中性或微鹼性為宜。甘草具有喜光、耐旱、耐熱、耐鹽鹼和耐寒的特性。常呈區域性分佈,生態幅度較寬。在中國氣候嚴寒的新疆阿勒泰和炎熱的吐魯番均能生長。
發布於 2022-12-07 20:16
0評論
草性平,味甘,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在中醫上,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藥。臨床應用分“生用”與“蜜炙”之別。生用主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減退,大便溏薄,乏力發熱以及咳嗽、心悸等。甘草片為鎮咳祛痰藥品,作用頗為廣泛,在中藥湯劑及中成藥配伍中,常用其補氣益脾、和中緩急、調和諸藥之功效;經提煉和加工後的甘草浸膏及制
發布於 2022-11-26 17:59
0評論
山楂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止血食物,不僅收斂作用顯著,而且山楂還可以清理我們血液中的垃圾,促進新陳代謝功能。而甘草可以生津補氣,正好可以彌補山楂破氣這點缺陷,兩者相輔相成,正是可以達到補身的作用,而且兩相結合,還可以起到瘦身的神奇作用,發揮更多的功效哦。 上火會引起一系列的人體燥熱的情況。而甘草本身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可以緩解上火的情況,而山楂在《本草綱目》中就已經指出可以有效地緩解人體上火的現象
發布於 2023-12-03 17:15
0評論
甘草入藥已有悠久歷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農本草經》就將其列為藥之上乘。南朝醫學家陶弘景將甘草尊為“國老”,並言:“此草最為眾藥之王,經方少有不用者。”“國老”,即帝師之稱。把甘草推崇為藥之“帝師”,其原因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釋:“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
發布於 2022-12-07 19:53
0評論
處方中寫甘草,一般指生甘草。為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片,生用入藥者。炙草又名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勻,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攤晾,然後入藥者。 甘草與炙甘草的功效與應用不同,特別是古代方劑中生甘草與炙甘草應用區別明顯.不可互相代用:1、生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主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食物中毒、四肢攣急疼痛,緩解藥物毒性、烈性等。
發布於 2022-12-18 15:30
0評論
甘草入藥已有悠久歷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農本草經》就將其列為藥之上乘。南朝醫學家陶弘景將甘草尊為“國老”,並言:“此草最為眾藥之王,經方少有不用者。”“國老”,即帝師之稱。把甘草推崇為藥之“帝師”,其原因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釋:“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據測定,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多在百分之十左右,還有甘露醇、葡萄糖等多種成
發布於 2022-12-07 20:23
0評論
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較少、夏季酷熱、冬季嚴寒、晝夜溫差大的生態環境,甘草具有喜光、耐旱、耐熱、耐鹽鹼和耐寒的特性。甘草多生長於北溫帶低海拔地區的平原、山區或河谷。野生甘草伴生植物有羅布麻、沙蒿、馬藺及麻黃等植物。土壤多為沙質土,酸鹼度以中性或微鹼性為宜。甘草具有喜光、耐旱、耐熱、耐鹽鹼和耐寒的特性。常呈區域性分佈,生態幅度較寬。在中國氣候嚴寒的新疆阿勒泰和炎熱的吐魯番均能生長。
發布於 2022-12-18 15:4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