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4 22:10

  兒童孤獨症也稱兒童自閉症,作為一種兒童精神疾病,嚴重影響患兒的社會功能,給患兒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0-6歲精神殘疾兒童佔0-6歲兒童總數的1.10‰,約為11.1萬人,其中孤獨症導致的精神殘疾兒童佔到36.9%,約為4.1萬人。早期識別並在發育可塑性最強的時期(一般為6歲以前)對患兒進行長期系統的干預,可最大程度改善患兒預後。那麼如何才能早期識別孤獨症呢?首先讓我們看一個孤獨症案例,患兒4歲,2歲時才會叫“爸爸”“媽媽”,之後言語停止發育,不聽大人指揮,聽話能力差,很少講話,要東西時常拉著大人的手去取。1歲半會獨立行走,會走路後也不與小朋友玩,即便小朋友主動找他玩,他都不理對方。患兒和大人說話時,經常雙眼不正視對方,患兒喜歡看廣告、聽歌曲,但是對一般孩子喜歡看的動畫片卻不感興趣,孩子很喜歡看車的輪子,經常玩車的輪子,但是不會和家人玩過家家的遊戲,孩子從家到附近的一個公園玩,每天都按照固定路線行走,如果沒有按照固定路線走,孩子就會大發脾氣。查體未見異常,腦電圖、頭顱CT、染色體等多項檢查均無異常,診斷孤獨症。北京回龍觀醫院兒童心理科汪毅
  孤獨症通常起病於3歲以前,以社會交往障礙、溝通障礙和刻板性、重複性行為為主要表現,孤獨症容易被家長誤診為以下問題:1、感受性和表達性語言發育障礙:這是一種特定的發育障礙,患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低於同齡兒,語言表達能力也受損,這類患兒在5歲以前可有某些孤獨症的行為表現,如社會交往障礙,但缺乏孤獨症兒童特有的感覺過敏或麻木的表現,而且這類患兒能利用手勢和表情與人交往,且會玩想象性遊戲,而這些是孤獨症兒童缺乏的。2、選擇性緘默:患兒說話有明顯的選擇性,在社交場合拒絕說話,以手勢、點搖頭或單個詞與人交往,能理解別人的話語。患兒在家與家人可正常交談,而孤獨症患兒在所有場合均有語言異常。
  因此,早期識別孤獨症是早期治療的關鍵。如果兒童在3歲以前出現以下幾種異常表現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排除孤獨症。
  1)、多種調節社會交往的非言語性行為,如眼對眼、面部表情、軀體姿勢和手勢的使用有明顯損害;
  2)、不能建立與發育水平相稱的同齡人關係;
  3)、不能自發地尋求與別人分享愉快、樂趣或成就;
  4)、缺乏社會交往或與別人作情感交流
  5)、口語發育延遲或完全缺乏,不伴有試圖用其他交流的方式,如以手勢或表情來替代;
  6)、已有足夠言語能力的個體,發動或維持與別人交談的能力有明顯損害;
  7)、刻板地重複一些言語,或有獨特的言語;
  8)、缺乏與發育水平相稱的各種自發的假裝遊戲或模仿社交遊戲;
  9)、全神貫注於一種或多種刻板的和有限的興趣模式,興趣的強度或集中的程度是異常的;
  10)、頑固地堅持一些特殊的、無作用的常規或儀式;
  11)、刻板的和重複的作態動作,如拍打、揉搓手或手指,或涉及全身的複雜運動;
  12)、持久地全神貫注於物品的某些部分。
  兒童孤獨症的治療以教育干預為主,藥物治療為輔。家長可以進行回合試驗教學法來訓練患兒。如給孩子下一個簡單明確的指令“給我積木”,每次訓練時孩子必須作出反應,為了促使兒童對指令作出正確而及時的反應,可以使用提示,包括手把手練習、語言提示、手勢和操作示範等提示,促進患兒完成指令,這需要反覆練習。這種教學法強調任何一種行為變化都和它自身的結果有關聯。如果一個孩子叫了“媽媽”,媽媽馬上高興地對他笑,並擁抱他,孩子可能會更多的叫媽媽。家長還可以通過圖片交換溝通方式對患兒進行訓練,家長為孩子準備多個圖片,當孩子有需要時可以用圖片來交換實物,此訓練強調患兒自發的通過聲音、手勢或身體引起家長的注意,然後家長以目光、手勢、身體等引導患兒,對患兒的每一步行為均作出明確清晰的反應,最後強化患兒的這種溝通行為。

自閉症的早期識別和治療相關文章
特徵之一:玩耍與活動的特徵。 出現重複性行為或有固定特殊的玩法,無法玩有規則的遊戲。另外也會出現咬,舔,撕,丟,聞東西,或是觸摸某些物品,斜眼看物,凝視反光、霓紅燈或旋轉物。除玩法固定外,也會有固定化、儀式化的現象。 特徵之二:語言和溝通的障礙。 很多自閉症患兒可能是沒有語言或遲滯,特殊的語言用法,例如重複問話者的部分或全部問話內容;背誦出曾聽過的廣告詞、話、歌曲等;你、我、他分不清楚。即使隨著
發布於 2025-01-10 09:56
0評論
1.自閉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起的發展障礙,通常在三歲以前就可以被發現。自閉症患者從小開始便表現出語言理解及表達困難、難以與身旁的人建立感情、對各種感官刺激的異常反應及一成不變固定的玩法與行為等與一般兒童不同的特徵。 2.語言理解能力明顯受損,常聽不懂,不習慣表達自己的需要和痛苦,很少提問,對別人的話也缺乏反應;習慣於重複刻板動作或姿勢,有時候過分依戀某些物品,並從中得到極大的滿足。 3
發布於 2023-03-07 10:42
0評論
該症一般起病於36個月以內,主要表現為三大類核心症狀,即: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 社會交往障礙 該症患兒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質的缺陷。在嬰兒期,患兒迴避目光接觸,對人的聲音缺乏興趣和反應,沒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勢,或抱起時身體僵硬、不願與人貼近。在幼兒期,患兒仍迴避目光接觸,呼之常無反應,對父母不產生依戀,缺乏與同齡兒童交往或玩耍的興趣,不會以適當的方式與同齡兒童交往,
發布於 2024-11-19 13:36
0評論
1孩子喜歡獨處,不願與人交流,也不愛玩玩具。所以,我們同時要多關心自閉症兒童,多與他們交流玩耍,讓他們多接觸他人。 2喊他沒反應,也不笑。要有耐性,不能對自閉症兒童發脾氣,哄哄他們,逗他們笑。 3在某些方面顯得比正常年齡的孩子成熟。需要家長與孩子進行深刻交流,瞭解孩子的想法,及時糾正孩子不良的觀念。 4常常用腳尖走路。及時發現小孩的走姿,並給與調整,幫助訓練小孩的身體平衡性。 5對某些聲音或事物
發布於 2023-03-27 09:51
0評論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將PDD分為5種:孤獨性障礙、Retts綜合徵、童年瓦解性障礙、Asperger綜合徵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獨性障礙與Asperger綜合徵較為常見。自閉症兒童的患病率報道不一,一般認為約為兒童人口的2-5/萬人,男女比例約為3:1-4:1,女孩症狀一般較男孩嚴重。
發布於 2023-04-10 18:00
0評論
概述 各為媽媽那麼知道嗎,我們的健康可是一門大學問那,一不小心沒得到及時的治療是會出大問題的,經常我們的新微商就會出現這樣的標題,各種各樣的一些疾病,大家可不要小看了一些標題啊。他會使我們認識到這麼多的病,讓我們去做,讓大家都有所認識,如何治療,下面我們就要來談一個兒童孤獨症該如何治療,這個可是很重要的建議啊媽媽們都來看看額,兒童孤獨症治療不好是很麻煩的對子孩子。 步驟/方法: 1、 第一步
發布於 2023-09-18 22:31
0評論
相信這是每個自閉症孩子家長關心的問題。到目前為止的研究進展表明,即使自閉症患者到了成人,恢復得比較好的還是不可避免存在自閉傾向,比如他們與人接觸的方式不適當,不能順利使用語言與別人交流。 另外,治療後能達到甚麼程度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有關專家認為治療好的自閉症患兒在語言表現、微笑、愛情表現、幽默感、學習新事物的能力等各方面,與正常人還是存在差異性。即所謂恢復正常只不過是一種症狀的緩解和改善。 另
發布於 2024-03-01 08:10
0評論
六個月或更大時,孩子還沒有大笑,或做出其它溫暖和快樂的表情。 九個月或更大時,孩子還不能與他人分享聲音、笑容或其它面部表情。 一歲大時還不會咿呀學語。 一歲大時,孩子還沒有做出與外界交流的手勢,如指東西、給父母看東西、伸手拿東西或揮手等。 十六個月大時,孩子還沒有語言。 兩歲大時,在孩子的語言中,還沒有出現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單詞組成的有意義的詞組(不包括模仿)。 十個月大時,孩子聽到自己的名字時還
發布於 2022-12-24 12:41
0評論
現在全世界通用的ICD-10WHO,1993自閉症診斷要同時滿足下列A.B.C三準則: A,三歲前出現下列三項中至少一項功能之發展異常或障礙: 1.社交溝通情境之理解性或表達性語言; 2.選擇性社交依附或交互社會互動; 3.功能性或象徵性遊戲DSM-IV則為象徵性或想象性遊戲。 B,下列1.2.3.合計至少6項,其中1.至少2項,2.和3.各至少1項 1.交互社會互動之質的障礙: a.不會適當使
發布於 2023-03-31 05:37
0評論
1、溝通有困難 自閉症兒童因為語言系統受到,所以在表達上存在這一定的問題,不善於與人交往孤獨症患兒的語言與正常人的語言在內容、邏輯、形式上互不相容。 2、精神受傷害 自閉症兒童不善與他人交往,語言表達能力也存在一定的障礙,在內心和精神上都有著一定自卑感,容易造成精神傷害,通常自閉症兒童是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難以自拔。 3、智力受影響 自閉症兒童的治療發展是不平衡的,有些自閉症兒童會出現智力較高的現
發布於 2023-03-27 00:4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