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5 15:20

  肝血管瘤是常見的良性腫瘤,佔肝良性腫瘤的73%;是僅次於肝轉移癌的肝臟第二常見腫瘤;中年女性患者多見,男女比例為1:5-6 。在組織學上,肝血管瘤可分為海綿狀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內皮細胞瘤和毛細血管瘤,臨床以海綿狀血管瘤多見。依照瘤體直徑大小,肝血管瘤可分為三級:小血管瘤(<5 cm)、大血管瘤(5~10 cm)和巨大血管瘤(≥10 cm)。有國外學者將直徑>4 cm者歸為大血管瘤。
  肝血管瘤生長緩慢,無惡變傾向,自發破裂者少見。如果瘤體較小,常無明顯症狀,可隨訪觀察;當生長趨勢明顯,或瘤體大到了有臨床症狀時,則需要積極治療[1-3]。過去,手術切除幾乎是肝血管瘤的唯一治療手段,但創傷大、併發症多[3-8]。對於良性疾病而言,大創傷的手術治療讓醫生和患者雙方均承擔著較大的心理壓力,通常是“小了不需要做,大了不願意做”,形成腫瘤越長越大,越大越不敢做的怪圈。這也是臨床巨大肝血管瘤並不罕見的重要原因。
  多年來,臨床醫生努力嘗試著使用微創手段治療肝血管瘤。肝動脈介入栓塞術和放射治療,曾被嘗試性地應用於血管瘤治療,但其療效不確定,且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 。近年來,射頻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療被嘗試性地應用於肝血管瘤的治療,顯示了療效確定、微創、安全、患者依從性好等優點以及良好的應用前景。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RFA為代表的局部治療有望成為肝血管瘤的首選治療手段,這將使肝血管瘤治療模式發生明顯改變。
  傳統治療模式下,肝血管瘤治療時機趨於保守
  儘管大多數肝血管瘤生長緩慢,甚至無明顯生長傾向,但少數生長傾向明顯。Yeh等在長期隨訪中,對130例患者的180個肝血管瘤監測,發現13例患者的14個(7.7%)病灶增大,血管瘤體積翻倍的時間為17.3~178.1個月[2]。Schnelldorfer等對91例>4  cm的無症狀肝血管瘤患者進行臨床觀察,發現14%患者瘤體增大超過1 cm的平均時間為首次確診後5.1±4.4年。當血管瘤長大到一定程度時,通常會引起明顯且持續的症狀。
  目前,尚無規範化的肝血管瘤治療指徵。手術切除是肝血管瘤的傳統治療手段,但該治療方法創傷大、併發症多。文獻報道,手術治療肝血管瘤的併發症發生率為27%,病死率為3%。通過有一定風險的手術切除治療肝血管瘤這樣一種良性腫瘤,會對醫生和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因此,臨床上傾向於保守地推遲肝血管瘤的治療,很少積極地開展預防性治療。其結果通常是血管瘤越等越大,治療難度越等越大,風險也越等越大。
  手術治療的絕對適應症包括:瘤體破裂出血、瘤內出血迅速長大、併發Kasabach-Merritt綜合徵、壓迫膽管或門靜脈出現症狀、診斷不明難以除外其他腫瘤者。然而,臨床工作中,肝血管瘤併發急、重併發症的病例十分罕見;隨著影像學設備的升級和診斷水平的提高,肝血管瘤的鑑別診斷也不再是困擾臨床醫生的難題[5]。我們經常要面對的肝血管瘤患者是腫瘤突出肝包膜、腫瘤較大(5~10 cm)、瘤體緩慢生長,或出現右上腹脹痛不適等輕微症狀。對於這部分患者是否應手術治療意見不一。來自美國和德國的兩個大樣本回顧性研究,長期隨訪手術切除和臨床觀察治療的兩組肝血管瘤患者,研究方法和納入標準類似,但結論卻相悖[3,4]。Schnelldorfer等[3]隨訪了1985年至2005年間確診的289例肝血管瘤(直徑>4 cm)患者,其中56例手術切除,233例接受觀察;結果發現手術組術後併發症發生率14%,觀察組併發症(持續或新發血管瘤相關症狀)發生率為20%,兩組間無統計學意義(P=0.45)。因此,他們認為肝血管瘤應以動態觀察為主,手術治療應僅限於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患者。Yedibela等[4]隨訪了1988年至2009年間確診的246例肝血管瘤患者,其中103例肝血管瘤(4-23 cm)接受手術切除,143例肝血管瘤(1-21 cm)接受觀察;結果發現手術組術後併發症發生率35%,觀察組併發症(持續或新發血管瘤相關症狀、死亡)發生率高達57%;雖然兩組間併發症發生率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8),但觀察組中2例患者外傷後肝血管破裂出血,搶救無效死亡。因此,他們認為應該更加積極地治療大肝血管瘤。
  可作為肝血管瘤的首選治療手段
  是肝臟惡性腫瘤常用的微創治療方式,是早期肝癌的治癒性手段之一,主要原理是通過射頻電流產生足夠的熱量,使組織發生凝固性壞死。2003年,Cui等首先應用RFA治療肝血管瘤,提出了RFA可能作為治療肝血管瘤的選擇方案之一。此後,該領域研究未獲得重大突破性進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臨床需要治療的肝血管瘤病例有限,RFA治療肝血管瘤相關文獻均為個案報道和小樣本的回顧性研究,文獻級別較低;第二,RFA治療肝血管瘤尚處於起步階段,經驗積累不足。文獻中的病例選擇非常慎重,多選擇大血管瘤,罕有治療巨大血管瘤的報道;第三,開展肝腫瘤RFA治療的醫師多為非外科專業,對肝血管瘤這一傳統的外科疾病少有問津。
  年,Park等[17]報道,採用超聲引導下經皮RFA治療了24例患者的25個>4 cm血管瘤(包括10個<5  cm的血管瘤,10個≥5 cm且<10 cm的血管瘤和5個≥10 cm的血管瘤);完全消融率為92.0%,其中20個大血管瘤的完全消融為100%,5個巨大血管瘤的完全消融率為60%,其中2個巨大血管瘤RFA治療技術失敗(擔心消融過程中,周圍臟器熱損傷)。因此,他們得出結論,RFA適用於治療大血管瘤,但不適用於巨大血管瘤。雖然該文章發表在高級別的雜誌上,但設計有明顯偏倚:作者所在團隊均為影像學醫生,不開展腹腔鏡下RFA治療,難以充分發揮RFA治療的優勢。巨大肝血管瘤因體積較大,勢必會與周圍臟器關係密切;腹腔鏡下建立的氣腹可使瘤體與周圍臟器充分分離,從而可保證治療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實現完全消融。
  作者對2010年以前RFA治療的肝血管瘤病例進行總結,結果表明,RFA可微創、安全、有效地治療大肝血管瘤;治療巨大肝血管瘤,雖然治療效果滿意,但由於最初開展治療時經驗不足,併發症發生率偏高。在此工作基礎上,作者通過改變治療理念、完善治療策略、提升消融設備,顯著降低了巨大肝血管瘤的消融相關併發症。其具體措施包括:①建議將腹腔鏡下路徑作為巨大肝血管瘤的首選消融路徑;②針對巨大肝血管瘤是良性疾病的特點,不宜強求一次性達到完全消融,必要時可選擇重複RFA策略;③提出了系列消融策略,包括消融電極經過正常肝組織進入肝血管瘤,適當延長第一個消融點的消融時間,採用“先邊緣、後中心”的多點消融策略,腹腔鏡路徑下間斷阻斷第一肝門血流等;④選用冷循環、直針設計的消融電極,因其功能釋放集中、針周組織無焦化等特點,更適用於肝血管瘤消融治療。
  上述資料顯示,肝血管瘤的治療模式正在從傳統的手術治療向以RFA為代表的局部消融治療方式轉變,RFA可以作為肝血管瘤治療的首選方式。新近,微波消融治療也成功地應用於肝血管瘤的治療,進一步說明局部熱消融治療肝血管瘤乃大勢所趨;但哪種局部消融手段更適用於治療肝血管瘤,尚需更多的循證醫學證據的支持。
  微創治療模式下,肝血管瘤治療時機應更加積極
  隨著肝血管瘤微創治療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肝血管瘤的治療理念,為積極治療肝血管瘤降低了醫患雙方的心理“門檻”,使積極的預防性治療成為可能。
  作者認為,對於肝血管瘤的治療時機,在生長趨勢和體積大兩者之間,應強調前者,即生長趨勢明顯是肝血管瘤積極治療的最重要指徵。比如,有一肝血管瘤,近3年內從3 cm長到了6 cm,體積增大了7倍。這樣的肝血管瘤宜積極治療,以免越長越大,耽誤最佳治療時機。另一肝血管瘤雖然發現時已有6  cm,但近3年內觀察無明顯生長趨勢,其病灶雖然大,但如無明顯症狀,則有繼續觀察的餘地。
  基於上述理論,並參考Park等意見,作者認為肝血管瘤的治療時機主要考慮以下二點:(1)直徑≥5 cm,且在2年內的臨床隨訪觀察中,影像學檢查提示瘤體直徑增大>1 cm。(2)直徑≥5 cm,且存在血管瘤相關的持續腹部疼痛或不適。已行胃鏡及腸鏡檢查除外了可能由胃腸道疾病引起的症狀。
  綜上,肝血管瘤的治療模式正在從傳統的手術治療向以RFA為代表的局部消融治療方式轉變;RFA可以作為肝血管瘤治療的首選方式。隨著肝血管瘤治療模式的微創化,肝血管治療時機的把握趨向於更加積極;對於生長趨勢明顯的肝血管瘤,宜積極治療。

肝臟血管瘤手術治療的現代觀點相關文章
概述 血管瘤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很多人都是會出現的。血管瘤也是會長在身體的很多地方的,比如是臉上,還有就是肝臟。肝臟出現的血管瘤一般的都是良性的,患者在剛剛出現的時候也是沒有甚麼不適的,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是不知道自己是有血管瘤的,我們是要會在定期的體檢當中發現自己有肝臟血管瘤的。出現肝臟血管瘤是不是要進行手術治療呢?這個還是要看具體的情況的。 步驟/方法: 1、 很多時候患者出現了肝臟血管瘤是
發布於 2023-01-27 13:06
0評論
概述 血管瘤的疾病,是目前作為一種對患者身體傷害較大的疾病之一,所以不重視血管瘤的治療實施,將會讓血管瘤的疾病變嚴重,這是對患者的身體十分不利的。作為一名血管瘤的患者,家屬也要積極配合做好恢復護理工作,目前藥物是治療血管瘤的主要方式,但是建議要在醫生的建議下來慎重選擇藥物,才會真正對血管瘤的恢復起到幫助,還有就是血管瘤的患者建議要到當地正規的醫院接受診治。 步驟/方法: 1、 如果說是肝臟上
發布於 2023-07-17 05:25
0評論
1、設備密閉氯乙烯製造和聚氯乙烯製造過程中,都必須做好管道的密閉。注意設備的維修和保養,杜絕跑、冒、滴、漏。 2、清釜技改以往聚合釜人工清釜,一釜一清,清釜工要接觸大量氯乙烯。技術改造後,聚合釜壁塗防結劑,幾十釜甚至上百釜清一次。清釜用高壓水(10mpa)清洗,避免了工人直接接觸氯乙烯。 3、抽取單體從聚氯乙烯樹脂成品中經冷卻真空抽取氯乙烯單體,使成品中的氯乙烯單體含量由原來的1%左右,降到10
發布於 2024-01-18 14:36
0評論
1、肝血管瘤患者應忌菸、忌酒。 2、忌鹽醃、煙燻、火烤和油炸的食物。 3、忌暴飲暴食、油膩食物。 4、忌黴變、醃醋食物,如黴花生、黴黃豆、鹹魚、醃菜等。 5、忌蔥、蒜、花椒、辣椒、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6、忌多骨剌、粗糙堅硬、粘滯不易消化及含粗纖維食物。 7、忌味重、過酸、過甜、過鹹、過冷食物。
發布於 2024-01-18 14:43
0評論
1.腹部包塊腹部包塊有囊性感,無壓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在包塊部位聽診時,偶可聽到傳導性血管雜音。 2.胃腸道症狀右上腹隱痛和/或不適、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噯氣、食後脹飽等消化不良症狀。 3.壓迫症狀巨大的血管瘤可對周圍組織和器官產生推擠和壓迫。壓迫食管下端,可出現吞嚥困難;壓迫肝外膽道,可出現阻塞性黃疸和膽囊積液;壓迫門靜脈系統,可出現脾大和腹水;壓迫肺臟可出現呼吸困難和肺不張;壓迫胃和十二
發布於 2024-01-18 14:16
0評論
1.先天性發育異常肝血管瘤的發生是先天性肝臟末梢血管畸形所致,在胚胎髮育過程中由於肝血管發育異常,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形成肝血管瘤。 2.激素刺激學說女性青春期、懷孕、口服避孕藥等可使血管瘤的生長速度加快,認為女性激素可能是血管瘤的一種致病因素。 3.其他學說有人認為毛細血管組織感染後變形,導致毛細血管擴張,肝組織局部壞死後血管擴張形成空泡狀,其周圍血管充血擴張;肝內區域性血循環停滯,致使血
發布於 2024-01-18 14:23
0評論
概述 目前的肝臟血管瘤存在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建議患者發現有肝臟血管瘤的症狀,及時到醫院接受系統的檢查,瞭解和判斷出肝臟血管瘤的具體情況如何,這才是治療肝臟血管瘤的最佳方式,才能促進恢復。而且這種疾病會影響到肝臟血管瘤患者的日常生活,考慮到患者剛開始有肝臟血管瘤的情況下,對應的疾病症狀還是比較輕的,所以此時通過對肝臟血管瘤的及時治療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步驟/方法: 1、 肝臟血管瘤的相關治療上
發布於 2022-12-17 02:38
0評論
肝動脈栓塞術(TAE) TAE治療肝血管瘤是借鑑於TAE治療肝癌的經驗,理論是基於肝血管瘤主要由肝動脈供血,栓塞動脈後瘤體內可形成血栓,血栓機化、纖維化使瘤體形成纖維瘤樣結構而達到縮小、硬化血管瘤的目的。但對TAE治療肝血管瘤仍有爭議,其原因是大血管瘤的長期效果差,難以使瘤體縮小機化。且栓塞劑術中在對血管瘤起栓塞作用的同時,也常常累及到肝門部及肝內膽管的正常血液供應,可造成一些嚴重的併發症,如膽
發布於 2024-11-12 15:17
0評論
概述 我朋友的媽媽之前就是患了肝臟血管瘤,後來選擇了手術治療,恢復得很好,自己心態也很好。一般來說,患者容易焦慮,畢竟身體不適容易引起各種心理問題,人容易敏感,同時容易生氣動怒,建議保持心理衛生,同時注意積極樂觀一點,不要拖延病情,要注意第一時間去治療,還有需要找正規的大醫院諮詢,不要拖延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步驟/方法: 1、 肝血管瘤是可以切除的,但是手術創傷也是比較大的意見建議:這個
發布於 2023-07-17 06:21
0評論
山東患者王某,41歲,7年前超聲檢查發現右肝血管瘤,直徑5.6釐米,無明顯不適症狀,未接受特殊治療。此後每年複查兩次超聲檢查,顯示肝血管瘤緩慢增長。3年前,肝血管瘤已長大到8.1釐米,患者始有右上腹脹痛不適症狀。醫生建議行右肝血管瘤切除術,患者因恐懼手術及其相關併發症,未接受手術建議,仍繼續觀察。半年前,血管瘤最大徑升至10.6釐米,且腹痛症狀較前明顯加重。患者拒絕了多家醫院建議的傳統手術治療,
發布於 2022-12-25 16:3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