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確診
對於疑似關節脫位的病人,需要 "看",即觀察病人的疼痛、腫脹、局部畸形等情況;"摸",即瞭解關節局部是否有壓痛?是否有空虛的感覺?骨骼的標記和相互關係是否有異常?"動",即移動異常的關節,以瞭解關節是否有功能障礙?是否有彈性固定?如果上述檢查懷疑是關節脫位,應儘快到醫院拍X線片確診。如果暫時沒有X光片,只要有關節脫位的臨床症狀,就應按此處理(詳見本書有關章節)。
2.復位
對於已確認的關節脫位的患者,應及時進行復位。復位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復位越容易,復位的成功率也越高。如果脫位超過2周,且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有攣縮或瘢痕,復位會更困難,復位的成功率會更低。關節復位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1)手法復位
醫生通過分析脫位的機制和解讀X光片,制定出周密的手法復位方案。然後通過牽引、牽拉、摺疊、旋轉、按摩和其他技術將脫位的關節恢復到正常關節面。復位成功的標誌是肢體或關節的主動或被動運動基本恢復,關節的骨性標誌恢復,關節的疼痛或腫脹減輕或緩解,關節的局部空虛感消失,以及關節X光片上顯示的關節排列恢復。
(2)手術復位
手工復位失敗或陳舊性關節脫位的病人可以考慮手術復位。手術復位的適應症是:關節內骨折脫位(即骨折破壞了關節面),人工復位不能使關節面恢復正常;軟組織嵌入關節面的脫位,人工復位失敗;關節脫位伴有神經和血管損傷及症狀。手術復位應在具備必要條件的醫院進行,本書不作闡述。
3.固定
與治療骨折一樣,復位完成後,應將關節固定在穩定的位置2-4周,目的是及時修復關節周圍軟組織,防止習慣性脫位。固定的方法主要有石膏固定、小夾板固定和三角巾懸吊固定。對於一些特殊部位的脫位,如髖關節脫位,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采用牽引固定。
4.功能鍛鍊
功能鍛鍊的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恢復肢體和關節功能。在固定期間,我們主要做被動的肌肉活動,即關節周圍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以改善血液循環,消除腫脹,減少肌肉萎縮,減緩骨質疏鬆。解除固定後,應逐步恢復關節的主動活動,同時配合理療、熱敷、藥物燻蒸等方法,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