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6 22:47

目前還無法闡明線粒體在腫瘤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

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線粒體缺失會導致非典型增生性病變的發生。

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線粒體缺失可能被用來檢測和預測腫瘤的發生。

線粒體在腫瘤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到底是甚麼,人們還不太瞭解。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促進結直腸癌發展的炎症性腸道疾病,它也是研究腫瘤進展的極佳模型。因此,來自華盛頓大學的Rosa Ana Risques等人設計了一項研究,以描述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腫瘤形成過程中線粒體發生的變化,並在7月的JNCI在線期刊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

研究人員納入了潰瘍性結腸炎高等級非典型增生或腫瘤患者(9名進展者)和沒有非典型增生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9名非進展者),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了非典型增生結腸活檢和免疫組化染色,以確定電子運輸鏈的組成部分細胞色素C氧化酶(COX)。研究人員使用多光譜成像技術對COX進行定量測定。

在另外6名進展期患者中,分別對非典型和非典型增生性病變的活檢進行了COX和其他線粒體蛋白(如PGC1α,線粒體生物合成的主要調節劑)的染色。研究人員使用定量聚合酶鏈反應來確定線粒體DNA的拷貝數。應用帶有雙側檢驗的廣義估計方程來確定個體之間的關聯。

使用廣義估計方程,研究者表明,與非進展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相比,進展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非典型增生病變的活檢顯示了COX的顯著損失。COX密度的減少越接近非典型增生,COX密度在鄰近的非典型增生表皮組織中最低。令人驚訝的是,腫瘤組織中的COX密度明顯較高。在其他線粒體蛋白中也觀察到同樣的雙峰模式,包括PGC1α,並被線粒體DNA拷貝數所證實。

本研究結果表明,線粒體缺失會導致非典型增生性病變的發生,因此可用於檢測和預測腫瘤的發生。腫瘤細胞中線粒體的恢復表明,線粒體是細胞進一步增殖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這種雙峰模式可能是由線粒體生物合成PGC1α的轉錄調控所驅動。

研究背景

線粒體DNA的突變被認為是活性氧激活的結果。沃伯格首先提出線粒體功能障礙引發了腫瘤細胞的有氧糖酵解。最近的研究證實,絕大多數的腫瘤線粒體功能正常,它們的代謝被改變以支持細胞快速生長。

老年結腸的研究人員建議,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免疫染色是線粒體功能的一個很好的指標。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炎症性腸道疾病,會導致結腸直腸癌的發生。這種疾病是研究線粒體功能不足的一個理想模型。這首先是因為非典型增生常常發生在癌前病變,後來從低級別的非典型增生髮展到高級別的非典型增生,最終導致腫瘤。其次,代謝和蛋白質組學研究指出,線粒體功能障礙與潰瘍性結腸炎及其向腫瘤的發展有關。

線粒體缺失可能導致潰瘍性結腸炎發展為腫瘤相關文章
潰瘍性結腸炎這種疾病的知識您瞭解多少呢?其實我們需要了解的就是潰瘍性結腸炎這種疾病的形成肯定和一定的飲食因素有著關係,再者我們治療潰瘍性結腸炎這種疾病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樣才會讓患者更加的舒適。 (1)初發型:症狀輕重不一,既往無潰結史,可轉變為慢性復發型或慢性持續型。 (2)慢性復發型:症狀較輕,臨床上最多見,治療後常有長短不一的緩解期。復發高峰多在春秋季,而夏季較少。在發作期結腸鏡檢查,有
發布於 2022-12-26 22:33
0評論
概述 慢性結腸炎在醫學上是屬於一種自身免疫性類別的疾病,一般來說,結腸炎都是因為某些病原體感染、遺傳基因及精神因素所引起的,並且,病程時間一般都比較長,很容易遷延不愈,尤其是潰瘍性結腸炎疾病,常常會出現大便帶粘液和膿血,而這些症狀卻並不是單純的依靠通過調理脾胃、健脾益腸就可以徹底治癒的,現在的治療一般都是推薦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 步驟/方法: 1、 若是發現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身體免疫力
發布於 2023-11-11 05:43
0評論
1.腸狹窄:多其部位多發生在左半結腸、乙狀結腸或直腸。其原因的因為粘膜肌層的增厚,或假息肉呈團阻塞腸腔,這是潰瘍性結腸炎的危害。 2.結腸惡變:目前已共認潰瘍性結腸炎併發結腸惡變的機會要比同年齡和性別組的一般人群明顯為高,一般認為惡變趨勢和病程長短有關,病程15-20年後,惡變的危險性大約每年增加1%。而國人的發生率較低。對於潰瘍性結腸炎病程在10年以上者要注意惡變的可能。 3.內瘻:腸腔與腸腔
發布於 2022-12-26 22:40
0評論
1、甚麼是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腸和結腸慢性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病變主要限於大腸粘膜與粘膜下層;範圍多累及遠段結腸,病變可逆行向近段發展,甚至累及全結腸及末段迴腸。臨床表現為腹瀉、粘液膿血便、腹痛。病情輕重不等,多呈反覆發作慢性病程。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多見於20~40歲,亦可見於兒童或老年。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別。本病在
發布於 2022-12-01 17:26
0評論
1、炎症與感染的關係?有許多患者認為凡是炎症一定就是由細菌或其它微生物感染引起,就必須運用抗生素治療,其實不然,所謂炎症,指的是機體對致病因素及其損害作用產生的一種反應,發生在局部,同時也可影響全身。局部表現為變質、滲出和增生一種基本變化,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為其五個主要表現。感染指的是微生物侵襲人體,機體在與病原微生物相互鬥爭中所表現的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過和。感染必須具備三個條件:足夠的微生物毒
發布於 2022-12-09 19:32
0評論
潰瘍性結腸炎是病變於結腸黏膜的一種慢性腸道疾病,表現為潰瘍狀,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療,將會發生營養不良、消瘦貧血的情況,因此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非常重要,同時治療過程中的飲食調理也不可或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飲食應該注意以下原則:1、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供給足夠的熱量、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儘可能避免出現營養不良性低蛋白血癥,以增加體質,利於病情緩解。一般熱能按每日每公斤體重40千卡供給。蛋白質每
發布於 2022-11-29 17:41
0評論
1、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表現?潰瘍性結腸炎的最初表現可有許多形式。血性腹瀉是最常見的早期症狀。其他症狀依次有腹痛、便血、體重減輕、裡急後重、嘔吐等。偶爾主要表現為關節炎,虹膜睫狀體炎,肝功能障礙和皮膚病變。2、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在排除菌痢、阿米巴痢、慢性血吸蟲病、腸結核等感染性結腸炎及Crohn病、缺血性結腸炎、放射性結腸炎的基礎上,可按下列標準診斷:①根據臨床表現,結腸鏡檢查之1、2、3三項中
發布於 2023-02-01 00:07
0評論
潰瘍性結腸炎就是其中一種"頑疾",需要長期治療,因此營養與飲食的調配很重要。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原因未明的直腸和結腸慢性炎性疾病。腹瀉、腹痛,大便中常伴有粘液和膿血是潰瘍性結腸炎的常見症狀。每日大便2~4次,嚴重者可達10次以上。病情輕重不等,多反覆發作或長期遷延呈慢性經過。病人往往表現營養不良狀態、消瘦貧血。潰瘍性結腸炎的飲食總原則是高熱能、高蛋白、高維生素、少油少渣膳食。因此,
發布於 2023-01-31 23:57
0評論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發生於大腸部位的黏膜上的,以潰瘍出血為主的疾病。潰瘍性結腸炎是歐美等發達國家高發的疾病。但近年來我國發病迅速上升。本病多見於青、中年,其主要的臨床表現有血性粘液便、腹痛、腹瀉、裡急後重等。潰瘍性結腸可發生嚴重的併發症如癌變、腸穿孔,較嚴重的是發生膽汁性肝硬化,關節炎等。臨床表現:本病多數起病緩慢,病情較為頑固,症狀常持續存在或呈間歇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的慢性病程。最終
發布於 2023-03-01 22:31
0評論
潰瘍性結腸炎是發生在結直腸的非特異性炎性疾病。通常將潰瘍性結腸炎與克羅恩病統稱為炎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在外科臨床並不少見,往往需要內、外科的綜合治療。近年來,隨著基礎研究的不斷深入及各種檢查技術的不斷改進,對潰瘍性結腸炎病因和發病機制也有了新的認識,由於診斷和治療方法的改進,外科治療觀念的轉變以及新的手術方法的出現,已經使許多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術後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然而
發布於 2022-10-08 21:2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