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溼開胃,開竅化痰,醒腦開竅。適用於疳積、痢疾、癲癇、健忘、耳聾。也可用於促進血液循環,祛風除溼。用於癲癇,痰厥,發熱眩暈,健忘,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寒溼痺,癰疽,跌打損傷。
①本經:"主治風寒溼痺,咳逆上氣,喜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聲。"
②北京:"主治耳聾,癰疽瘡瘍,溫腸胃,止小便利,四肢溼痺,不能屈伸,小兒溫瘧,身熱積聚不解,可作浴湯用。也可作為沐浴湯使用。"
③《藥性論》:"治風溼頑痺,耳鳴,頭風,流淚,殺諸蟲,治惡瘡疥癢。"
④日華子本草:"除風下氣,除煩,止心腹痛,霍亂轉筋。治客風瘡疥,
澀小便,殺腹中藏蟲。"
⑤王好古:"治心積揮發高粱。"
⑥《滇南本草》:"治九種胃氣,止痛。 "
⑦《綱目》:"治中風中邪,忤逆癲狂,下血崩,安胎漏。散癰疽,消腫。搗汁服,解羊角風、戟毒。 "
⑧《本草備要》:"補肝益心,除溼祛風,除痰消滯,開胃寬中。"
⑨《本草匯言》:"止鼻血,散牙疳。"
⑩《廣州軍區常用中草藥手冊》:"治風溼性關節炎、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發燒頭暈、精神病等。"
(11)廣西中草藥: "治癲癇,癲癇,痰迷心竅,胸腹脹痛。 "
用法與用量。3至9克。
草藥儲存。保存在乾燥的地方,防止黴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