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是一種人畜共患疾病,可發生在人類身上,也可發生在感染了狂犬病毒但未患狂犬病的動物身上。
人類的大多數狂犬病是由帶有狂犬病病毒的動物咬傷(抓傷)引起的。潛伏期短則10天,長則2年或更長,通常為31至60天,其中15%在3個月後發生,這取決於咬傷部位與中樞神經系統的距離和咬傷的程度,或感染病毒的劑量。
狂犬病常有一個短暫的前驅期,約1至4天,有中度發熱、乏力、食慾不振、頭痛和噁心;然後進入神經系統症狀期,約2至20天,有壓力增加、胸壓、胸痛和氣流恐懼症,在臉上吹風會導致喉嚨肌肉痙攣,這是一個有助於診斷的典型症狀。傷口部位有疼痛或各種異常感覺,有些病人伴有對光、噪音和感覺刺激的應激性增加,通常表現為肌肉張力增加和麵部肌肉痙攣。交感神經系統受損後會出現多汗、流涎、狂躁行為、焦慮、痙攣性疼痛性肌肉收縮,由於吞嚥時咽喉等部位的肌肉痙攣而害怕喝水,所以也被稱為恐水症。
90%以上的發病是致命的
在發病的14天內,病人往往因痙攣繼發呼吸和心臟衰竭而昏迷死亡。目前有一種疫苗可以預防狂犬病,但沒有具體有效的治療方法,90%以上的病人在發病後死亡,因此做好預防工作至關重要。
狂犬病是由感染了狂犬病毒的病狗咬傷引起的。患病後往往高度興奮和激動,怕水,對聲、光、風、痛等刺激敏感,稍有刺激就會引起咽喉部肌肉痙攣,因唾液分泌增多而流口水,大汗淋漓,最後進行性肢體癱瘓,因呼吸和循環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