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11 03:33

心和脾都是虛的。心主血脈,主神志變化,而脾主調血,主生血,是後天之本。如果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脾氣虛弱,不能生髮精血,血的生化之源缺乏,脾氣不足以持血,血溢出脈外而出血,造成血量不足,心失其主,心血亦虛。若心血不足,脾失其養,脾氣亦虛,血生不足,抱病不行,可進一步加重心血不足,形成心脾兩虛。除血液病變(血虛、出血)外,心脾兩虛還表現為消化功能紊亂,這是由脾氣虛引起的。脾氣不足,無力制水,水溼氾濫,聚溼成痰,則形成痰飲、水氣,矇蔽心竅,或凌駕於心的病理退行,表現為神志不清,痰濁入喉癲癇證或心悸、水腫證。

心脾兩虛的檢查項目有哪些相關文章
心脾兩虛:主證: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納呆腹脹,大便溏瀉,倦怠乏力,舌淡嫩,脈細無力.辯證:多因思慮多度而致,心脾兩髒病變是相互影響的.因心而影響脾的,見症以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等心經症狀為主.因脾而影響心的則以食少腹脹,便溏乏力等脾虛症狀為主治法:補益心脾方藥:歸脾湯化裁黃芪,黨參,白朮,當歸,茯神,遠志,酸棗仁,元肉,甘草等.
發布於 2023-01-11 03:13
0評論
心脾兩虛可以併發哪些疾病?心脾兩虛證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心血不足及脾氣虛弱兩個方面。如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面色萎黃,脘腹脹滿,飲食減少,大便失調,神倦乏力及月經過多,月經淋漓不盡,便血、皮下出血及各種出血現象,舌質淡嫩,苔白,脈細弱。
發布於 2023-01-11 03:26
0評論
心肺氣虛證,是指心肺兩髒氣虛所表現出的證候。 [證候]心悸氣短,久咳不已,咳喘少氣,動則尤甚,胸悶,痰液清稀,聲音低怯,頭暈神疲,自汗乏力,面白無華,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分析]本證多由久病咳喘,耗傷心肺之氣,或先天稟賦不足所致。肺氣虛弱,宗氣生成不足,致使心氣亦虛;而當心氣先虛時,其宗氣耗散,亦加重肺氣不足。宗氣不足,心之鼓動力弱,故見心悸,脈細無力;肺氣虛則肅降無權,氣機上逆則咳喘;宗氣不
發布於 2023-01-11 03:06
0評論
概述 其實神經衰弱的病症也是非常的複雜的,而且誘發的因素也是非常的多,在治療上,患者要根據自身的病因來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如果神經衰弱的患者,單憑藥物來進行治療的話,其實達到的效果並不是很理想,藥物治療這種疾病得不到很好的效果,一般來說是需要日常生活中來進行調理,才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今天我們來分享,心脾兩虛神經衰弱吃米氮平的效果 步驟/方法: 1、 心脾兩虛神經衰弱患者主要是心脾氣血兩虧所
發布於 2024-04-24 18:55
0評論
概述 對於乙肝這種疾病,在前幾年可以說肆虐到全國。而且還沒有辦法完全根治。不過後來呢,慢慢的隨著科技的發展,醫療水平的進步,我們可以有效的控制這一疾病了。對於這種的呢,我們如今就有乙肝兩對半檢查,其實也就是乙肝的五項檢查。所以每一項都是必須要進行的,從而才可以有效的檢查,以及後來的治療也是非常有效的。那具體的乙肝檢查項目有哪些? 步驟/方法: 1、 其實對於乙肝兩對半檢查,也就是乙肝五項檢查
發布於 2023-10-11 06:22
0評論
如果初次檢查乙肝五項,出現定性檢查結果不準,陰陽性狀不明,這時候可以選擇乙肝五項定量檢查,已確定是否有乙肝病毒感染的情況以及是否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如果在乙肝兩對半檢查中查出來得了乙肝的話,需要積極治療,對於乙肝的治療建議你採用中藥的方法。肝功能檢查能在肝臟病變的第一時間發出警示,這時採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完全可以阻斷肝炎向肝硬化、肝癌的轉化。是預防肝硬化、肝癌的關健性檢查。很多的患者就是在早期已經
發布於 2023-09-14 20:54
0評論
目的:通過對脾虛證及肝胃不和、痰熱證共67例及18例正常人進行的舌苔脫落細胞的檢測。 結果表明:各證組舌苔脫落細胞的構成比由多至少均為角化細胞、角化前細胞和完全角化細胞,中層細胞極少。 同正常人比,脾虛證的角化細胞明顯減少,角化前細胞及中層細胞顯著增多(P<0.01),反映脾虛患者新陳代謝緩慢,舌粘膜上皮細胞代謝障礙;肝胃不和及痰熱證均為實證,機體代謝亢進,上皮細胞分化成熟過於旺盛,較之虛
發布於 2024-10-02 03:59
0評論
心脾兩虛分很多種情況:心血虛,心氣虛,心陰虛等,脾氣虛,脾血虛,脾不統血證等。而養血安神片它所治的是心脾氣血虛證和脾不統血證(心悸失眠,多夢易驚,健忘頭暈,面色萎黃,食少體倦,便血,如果是女性,還有可能會月經不調),所以如果不是上述症狀最好不要吃。
發布於 2023-01-11 03:19
0評論
1、脾氣虛:多因飲食不節,或勞倦過度,或憂思日久,損傷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體虛弱。 2、脾陽虛:多因脾氣虛衰進一步發展而成,也可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或因寒涼藥物太過,損傷脾陽,或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氣下陷:中氣亦指脾氣。脾氣上升,將水谷精微之氣上輸於肺,以榮養其他臟腑,若脾虛中氣下陷,可出現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症。 4、脾不統血: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 西醫
發布於 2022-12-06 12:10
0評論
1、脾氣虛:多因飲食不節,或勞倦過度,或憂思日久,損傷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體虛弱。 2、脾陽虛:多因脾氣虛衰進一步發展而成,也可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或因寒涼藥物太過,損傷脾陽,或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氣下陷:中氣亦指脾氣。脾氣上升,將水谷精微之氣上輸於肺,以榮養其他臟腑,若脾虛中氣下陷,可出現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症。 4、脾不統血: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
發布於 2022-12-07 11:1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