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的原因很複雜,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感染性包括由病毒、細菌、立克次體、原蟲、螺旋體、黴菌等引起的急性感染。對於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敗血症和各種急性傳染病是引起發熱的常見原因。
2.非感染性 (1)無菌組織的破壞或壞死:如白血病、血管內栓塞、燒傷、骨折、血腫、腹腔或胸腔內血液吸收等。
(2) 大量失血或失水:由於有效血液循環減少,這可能導致散熱受損,從而導致體溫升高,但如果發生循環衰竭,正常的新陳代謝就會停滯,產生的熱量太少,反而會導致體溫升高。
(3)產熱和散熱異常:如抽搐和頑固性癲癇導致的產熱過多;廣泛的魚鱗病、廣泛的皮炎、無汗症或捂得太緊太厚導致的散熱障礙。
(4)生物或藥物反應:如對血清、疫苗、異體蛋白或某些藥物(如磺胺類、巴比妥類等)過敏。
(5)中樞調節失調:如某些功能性低體溫和中樞體溫調節失調,夏季室內溫度高,新生兒汗腺相對不發達,散熱差,容易導致發熱。
(6)其他原因引起的小兒發熱:如脫水熱,發病率高,多發生在出生後4~5天,主要是由於奶水餵養不足,加之呼吸道、皮膚、尿液和糞便中的水分大量丟失,使患兒嚴重脫水。體溫可高達39-40℃,患兒哭鬧或嗜睡,囟門下陷,皮膚彈性差,口腔黏膜乾燥,尿量減少等輕度脫水,大多持續數小時後發熱逐漸減輕,但也有少數病例連續發熱超過10天。此外,如果孩子有核黃疸(由黃疸過高引起的腦病),顱內出血(產傷)的後遺症也會引起發燒。
新生兒發燒是一種疾病嗎?
新生兒的體溫與成人基本相似,上午和下午的溫差不超過1℃。新生兒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功能稍差,血管收縮擴張反應差,所以體溫常隨外界變化而波動。溫度或室溫太高有時也會升高。當穿得太熱時更會出現發熱。當然,發燒往往是某些疾病的症狀,新生兒的感染可能來自出生前、出生時和出生後。在出生前羊膜提前破裂的情況下,羊水會因感染而變得惡臭,並可能被吸入肺部,導致肺炎。感染也可能發生在產道內,出生後會出現發燒。出生後的感染和發燒,如臍帶感染、肺炎、敗血症等,大多發生在3天以後。因此,孩子發燒時,一定要檢查原因,如環境溫度過高時應降低室溫,並可用溫熱毛巾敷額頭和胸部(溫溼敷比冷敷舒服,效果一樣),擦拭四肢,力求加速散熱。脫水發熱主要通過多喂糖水來解決。只有在排除了引起發燒的外部因素後,才能說孩子可能是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