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17 23:59

概述

我們知道生活中很多情況都會引起健康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多加防範,才能更好的保護我們的健康,你有下消化道出血這種非常麻煩的疾病,大多是由胃腸道疾病本身引起的,少數情況下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出血現象。最重要的是病史和體格檢查非常重要,那麼我們患了這個問題以後會有哪些症狀呢?

步驟/方法:

1.首先是這個便血,如果是慢性的少量為主的出血可以看到鮮紅的果醬狀或咖啡色的大便,也有少數患者是緩慢的,停滯在腸腔內時間過長會出現黑色,急性大量出血是大量鮮紅的血便。

2、如果我們的下消化道出血疾病,也會出現循環衰竭,患者會出現心悸、頭暈、出汗,甚至會出現虛脫、休克的問題,比較麻煩。

3、還有周邊循環障礙的問題。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如果血量達到一定比例,除了畏寒、頭暈外,血壓、脈搏沒有變化,如果出血量達到高血量,病人就會出現急性外周循環衰竭。

注意事項:

最後要說的是,這種下消化道出血可以沒有症狀,或者只能通過糞便隱血試驗發現,這需要仔細觀察。

下消化道出血的症狀是甚麼?相關文章
概述 消化道出血可分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可出現頭昏、心慌、噁心、口渴、嘔吐、頭暈等症狀。但是出血量多的患者會出現昏睡,意識模糊,休克等症狀。而下消化道出血是則表現出反覆出血,便血,鮮血(血的顏色根據出血的位置而定)等症狀。但是下消化道出血主要以便血為主,但是痔與肛裂也會出血,所以要注意兩則的區別。 步驟/方法: 1、 但是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死亡率很高,如果不能即時瞭解病情
發布於 2023-07-07 17:40
0評論
根據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出血速度不同,臨床表現各異。 1.一般狀況 小量(400ml以下)、慢性出血多無明顯自覺症狀。急性、大量出血時出現頭暈、心慌、冷汗、乏力、口乾等症狀,甚或暈厥、四肢冰涼、尿少、煩躁不安、休克等症狀。 2.生命體徵 脈搏和血壓改變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標。急性消化道出血時血容量銳減,最初的機體代償功能是心率加快,如果不能及時止血或補充血容量,出現休克狀態則脈搏微弱,甚至捫不清。休
發布於 2024-05-08 14:58
0評論
概述 和朋友出門看醫生,因為他剛才,跟我說他上廁所的時候,突然發現大便裡面有血,他很害怕很害怕,而且最近他說肚子很痛很痛很痛。不知道是不是身體出現了甚麼問題所以想去看醫生就拉上我了,結果真的是出了問題他身上有一塊腫瘤,導致了消化道出血,醫生說講腫瘤摘除可以緩解消化道出血,從而達到根治的效果。所以他決定現在通過積極的治療,達到痊癒的效果。那到底有甚麼症狀呢? 步驟/方法: 1、 周圍循環衰竭。
發布於 2024-04-16 16:15
0評論
概述 現在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競爭激烈,很多人都忙於自己的事業,而忽視了自己的健康,讓各種疾病乘機而入,侵襲我們的身體健康,甚至還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大家要有健康的意識,保護好自己的身體,遠離疾病,便血是指血液從肛門排出,大便帶血,或全為血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的一種消化道症狀。 步驟/方法: 1、 便血是消化道出血的症狀,便血是指血液從肛門排出,大便帶血
發布於 2023-04-24 05:13
0評論
概述 慢性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胰腺、膽道以及胃、空腸吻合術後的上段空腸等部位,可有嘔血及便血等症狀,嘔血需與咯血相鑑別,嘔血自消化道而出,有時夾雜胃內容物,一般呈棕褐色或呈咖啡色。若消化道出血,因排洩物中含有陳舊血液,大便呈柏油粘稠狀。如果消化道出血量多,則可嘔出暗紅、甚至鮮紅色血液;大便也有可能夾雜鮮紅色血液,如果出血位置在上消化道,,患者有可能只有嘔血,而沒有便血或黑便。
發布於 2024-04-14 23:37
0評論
概述 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由於飲食不當,或者由於飲酒過度,都會發生消化道出血,而便血則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症狀,所以一定要謹慎對待!我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步驟/方法: 1、 如果有時候,發生便血,有可能是發生了痔瘡,或者是由於大便過於乾燥導致,但是如果便血特別的頻繁,而且經常是暗紅色,就是消化道出血,要及時的去醫院進行治療。 2、 消化道出血的便血的顏色,一般是暗紅色,當發生便血,並且
發布於 2024-04-14 14:41
0評論
一、病因 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機械性損傷、血管病變、腫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鄰近器官的病變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食管疾病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潰瘍、食管賁門粘膜撕裂症、器械檢查或異物引起損傷、放射性損傷、強酸和強鹼引起化學性損傷。 2.胃、十二指腸疾病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胃炎(包括藥物性胃炎)、胃粘膜脫垂、胃癌、急性胃擴張、十二指
發布於 2024-05-08 15:25
0評論
根據原發疾病不同、出血量及速度不同,治療原則各異。 1.上消化道出血 2.中、下消化道出血 (1)對症治療慢性、小量出血主要是針對原發疾病(病因)治療。急性大量出血時應該臥床休息、禁食;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保持靜脈通路並測定中心靜脈壓。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避免嘔血時引起窒息。並針對原發疾病採取相應的治療。 (2)補充血容量急性大量出血時,應迅速靜脈輸液,維持血容量,防止血壓下降;血紅蛋白低於6g/
發布於 2023-11-07 15:54
0評論
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機械性損傷、血管病變、腫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鄰近器官的病變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 1.上消化道出血 2.中、下消化道出血 (1)肛管疾病痔、肛裂、肛瘻。 (2)直腸疾病潰瘍性直腸炎、腫瘤(息肉)、類癌、鄰近惡性腫瘤或膿腫侵入直腸、感染(細菌性、結核性、真菌性、病毒性、寄生蟲)、缺血等。 (3)結腸疾病感染(細菌性、結核性、真菌性、病毒性、寄生蟲)、潰瘍性結腸
發布於 2023-11-07 15:48
0評論
發生消化道出血,應立即就診,由醫生判斷出血量大小、出血部位及原因,針對不同原因採取相應處理。對於消化性潰瘍引起的出血,在出血間歇期,要做到生活有規律,飲食定時有節,切忌暴飲暴食,忌酒忌菸,不要飲用濃茶和咖啡。注意藥物使用,應儘量少用或不用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如必須使用,應加用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同時定期體檢,以便發現早期病變,及時治療。
發布於 2023-11-07 16:0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