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和T淋巴細胞等多種炎性細胞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症,是危害小兒身心健康和發育的常見病之一。近年來,由於大氣環境的汙染、偏嗜食品、缺乏鍛鍊、心理因素等原因的影響,小兒支氣管哮喘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勢。在急性發作期,多采用抗生素、氨茶鹼、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長期使用有一定的不良反應,且遠期療效並不佳。筆者在臨床中重視哮喘緩解期的治療,特別是中醫內外治法的綜合應用,臨證體會如下。
1、補益、活血、化痰兼施
小兒支氣管哮喘緩解期,中醫目前多采用補益肺脾腎三髒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哮喘患兒肺脾腎氣虛為本,肺氣不足,衛外不固,易受外邪而發病;脾虛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則積溼成痰,蘊積於肺;腎陽虧虛,不能蒸化水液,蘊溼成痰。即肺脾腎三髒虛弱,水液運化、敷布失職,水液內停而生痰濁。氣能生血,亦能行血,氣虛,血運行無力,化生乏源,久可致淤。因此,氣虛痰阻血淤是疾病緩解期的病理基礎。現代醫學研究亦證實,哮喘患兒在緩解期仍存在氣道炎症及氣道高反應性,仍有氣管阻塞現象[1],其實質就是痰濁瘀血阻塞氣道脈絡所致。故中藥治療,在補益肺脾腎的同時,亦應重視“夙根(痰、瘀)”的清除,使氣血運行無阻,氣道通暢,喘逆自平,即應化痰、活血兼顧。我臨床多采用玉屏風散合六味地黃丸加活血化痰的中藥(如丹參、桃仁、橘紅、法夏、茯苓、枳殼等)組方,主方組成有:黃芪、白朮、熟地、棗皮、胡桃肉、茯苓、厚朴、橘紅、枳殼、丹參、當歸等。在處方用藥時要注意患兒“肺臟嬌嫩,脾常不足,腎常虛”的特點,補益藥用量(藥味及藥量)略多於活血化痰之品,既顧其本,祛除“夙根”,亦可使補中有通,補而不膩,調和脾胃,避免滋補之品妨礙脾胃之弊;能明顯增強患兒抵抗外邪的能力,有效緩解哮喘的症狀,延長哮喘再次發作的間隔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內外合治,整體調節
筆者在臨證治療時體會到,對小兒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的治療,不僅僅是中藥口服,更應該注重配合外治法,即加用針灸、火罐、外敷、穴位注射、霧化吸入等。根據臨床觀察,患兒對火罐及霧化吸入的依從性較好。用火罐(三歲以下患兒多用指壓按摩)取大椎、肺俞、膈俞、脾俞、腎俞、氣海,足三里等穴位,有補益正氣、行氣活血、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使痰溼得以運化,淤血得以消除,機體氣血充足,脈絡通暢。外治法操作方便,與中藥內服相結合,內外合治,使肺脾腎得以氣旺,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3、影響療效的幾個因素
在哮喘患兒緩解期的治療過程中,其療效受一些因素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患兒對治療的依從性:當今獨生子女多,受到家庭的溺愛,特立獨行,不能耐受較長時間的服藥及外治法;父母親的忙碌及症狀控制後所產生的鬆懈思想,使得一些患兒的治療不能堅持,依從性差。②過敏原的接觸:哮喘患兒多是過敏體質,在接觸粉塵、油煙、生冷食物等後容易誘發哮喘的發作。小兒生性頑皮好動,易重新接觸過敏源,使得哮喘反覆發作。③飲食不節:生活條件的改善,使得孩子的飲食過於肥甘厚膩,或嗜食燒烤、油炸食品、生冷飲品等,傷於脾胃,痰濁內生,阻塞氣道,誘發或加重哮喘的發作。④運動減少:學習任務的加重,電視、電腦遊戲的影響,使得一些孩子的戶外活動越來越少,體重超標,體質減弱,易於感受病邪,誘發或加重病情。
所以,在治療及日常生活中,要堅持治療;避免過敏原的反覆接觸;注意冷暖,及時加減衣服;勿食過甜過膩及生冷之品;多進行戶外活動,多接觸新鮮空氣和陽光;讓孩子有快樂的心情等,以鞏固療效,減輕以至根除疾病。若在兒童期能堅持治療,適當護理,有許多患兒是可以達到臨床痊癒的。
4、小結
小兒哮喘在中醫學屬於“哮病”範疇,其病因責之於小兒臟腑嬌嫩,御病能力弱,各種致病因素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脾不能運化水溼,肺不能佈散津液,腎不能蒸騰水液,使痰濁內生,宿伏於肺,成為潛在的病理因素。每因外邪侵襲、飲食內傷、勞倦、接觸粉塵等過敏物質、情志激動等因素觸發宿痰,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相互搏結,壅塞氣道,肺失宣降而發作哮喘。哮喘病因病機十分複雜,患者緩解期雖然多數沒有症狀,但幾乎所有的患者存在氣道高反應性,相當一部分患者存在肺功能異常[2],因此治療時,要充分發揮中醫辨證論治和整體調理的優勢,採用內服外治相結合的多途徑、多環節的綜合治療,著眼整體,既提高患兒的肺脾腎臟腑功能,加強機體防禦疾病的能力,又活血化瘀祛痰,消除內伏之病理因素,從而有效地使患者逐步擺脫或減輕哮喘的危害,從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哮喘的治癒率。中醫內外合治,對哮喘患兒緩解期的有效治療,能有效控制哮喘的發作,更有許多小兒哮喘得到痊癒,因此越來越受到醫務工作者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