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腦膜炎在嬰幼兒中的發病率很高,也很危險,如果新生兒睡覺不吃飯、不動、不哭,家長就應該警惕腦膜炎 "潛伏 "在體內。
細菌性腦膜炎是一種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當細菌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大腦,引起急性炎症。炎症的部位通常在腦和脊髓軟骨、蛛網膜和腦脊液。理論上,所有細菌都能引起細菌性腦膜炎,其中腦膜炎球菌腦膜炎最為常見。腦膜炎球菌存在於大約5%的人口的鼻咽部,這些腦膜炎球菌可以通過呼吸道飛沫或密切接觸在人群中傳播。在成人中,肺炎雙球菌是最常見的腦膜炎病因。
患有細菌性腦膜炎的兒童可能在出生後2或3天發病,往往與敗血症一起出現。然而,沒有發燒,白細胞也沒有增加,所以會給早期診斷帶來困難。有些孩子在出生後2至4周才發病。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獨自睡覺,不哭不鬧,不吃不動,就應該警惕腦膜炎。
對於年齡較大的兒童,發燒、嘔吐、煩躁不安、抽搐發作和尖銳的哭聲都是腦膜炎的常見症狀。然而,這些症狀沒有特異性,與普通感冒和發燒極為相似,因此更難早期識別,而且容易誤診。
由於急性細菌性腦膜炎,尤其是腦膜炎,可在數小時內危及生命,因此早期正確診斷和緊急治療至關重要。因此,當懷疑是細菌性腦膜炎時,應立即給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