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熱是兒科結締組織的非化膿性疾病,常累及血管、皮膚、漿膜、腦、心臟和關節,尤其是誘發心肌炎後,可留下永久性瓣膜病變,臨床上反覆發作,對兒科危害極大,我們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風溼熱的病因和機制還不是很清楚。大多數專家認為,患病兒童在發病前1-4周內有a組b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史,如咽喉炎、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細菌並不直接侵入人體的結締組織,而是通過人體的自身免疫反應引起疾病,臨床上常見於5-15歲的兒童。
最初,本病常表現為不規則的發熱、面色蒼白、呼吸困難、腹痛、多汗,隨後出現遊走性大關節腫脹和疼痛,活動受限,並在軀幹和四肢出現紅色皮疹,呈不規則的環狀,高出皮膚,稱為環狀紅斑。
皮下小結節可出現在肘關節、腕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的伸側表面。患有該病的女孩往往有不自主、不自覺和不規則的運動。嚴重的病例常常侵犯心臟,出現心內膜炎、心外膜炎和心肌炎。如果及時治療,對心臟的風溼性損害是可以治癒的。而心臟受累,如經常復發的風溼活動,則容易發展為慢性風溼性瓣膜病。風溼熱侵襲心臟的主要病變是心臟瓣膜受累,二尖瓣和主動脈瓣損傷是常見的。在急性期,瓣膜增生、腫脹,內皮細胞膜受損,表面粗糙,膠原纖維外露,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可形成灰白色的粟粒狀皮屑,發生心內膜炎。
當炎症消退或復發時,由於大量纖維組織增生和收縮,產生粘連和縮短,導致瓣膜狹窄和不完全關閉,瓣膜變硬和變厚。當心肌炎發生時,在心肌的小間質血管中形成風溼性水泡,晚期出現疤痕形成,這往往容易導致威脅生命的心功能不全。少數兒童可出現胸痛和心包磨擦音,常提示風溼性心包炎的臨床證據,但較少見。
因此,如果發現患兒有上述表現,且血沉增快,抗 "o "較高,就可以確診為風溼熱。在此情況下,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如果發現孩子有上述表現,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孩子恢復正常,繼續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如果臨床上再次發生扁桃體炎、咽喉炎等感染,應迅速使用抗生素、激素或抗風溼藥物,防止復發和反彈,避免進一步累及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