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性心臟病簡稱風心病,是指由於風溼熱活動,累及心臟瓣膜而造成的心臟病變。表現為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中有一個或幾個瓣膜狹窄和(或)關閉不全。患病初期常常無明顯症狀,後期則表現為心慌氣短、乏力、咳嗽、肢體水腫、咳粉紅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則表現為動脈栓塞以及腦梗塞而死亡。本病多發於冬春季節,寒冷、潮溼和擁擠環境下,初發年齡多在5~15歲,復發多在初發後3~5年內。 風溼性心臟病患者往往在病前曾經得過咽炎、扁桃體炎或猩紅熱。這些病多是由鏈球菌引起,鏈球菌感染是正是引發風溼性心臟病的致病原因。 鏈球菌是常見致病菌,球形細菌呈鏈狀排列,常寄生呼吸道內。
平時與人體處於平衡狀態,象暗藏的敵人一樣潛伏著。當受寒、感冒、疲勞等因素使人體抵抗力下降時,鏈球菌由潛伏轉為繁殖併產生多種毒素侵入人體,引起發熱、咽痛、聲音啞、扁桃體紅腫,嚴重的表面還有黃白膿點,它還會引起猩紅熱(俗稱紅痧)。在鏈球菌入侵人體後,血清中抗體(抗0)水平即會上升,超過正常值500單位以上,這種現象稱為鏈球菌感染。 多數感染病人治療後恢復良好。有3%病兒會發生免疫性疾病,即鏈球菌產生的毒素(抗原)與人體產生的抵抗毒素的物質(抗體)結合成一種有害的複合物。這類複合物若沉積在心臟瓣膜表面,可使瓣膜肥厚、粘連,損害瓣膜的正常開放和關閉功能。由於鏈球菌反覆感染、複合物生成增多,沉積在病變部位的量也增多,最終形成風溼性心臟病。 以上內容就是對風溼性心臟病的致病菌相關問題的介紹,相信大家看過之後,對風溼性心臟病的致病菌是甚麼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了,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