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3 11:58

  顧名思義,致癇灶就是導致癲癇發作的病灶,即能夠導致腦內神經元異常放電而引起癲癇發作的病灶。從神經電生理角度來說,是指在腦電圖上癇性放電起始或癇性放電最明顯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部位。
  由於癲癇的病因有多種可能,所以腦內致癇灶的數目並不一定只有一個,往往在原發性癲癇的病人中,多個致癇灶出現的幾率較大;在繼發性癲癇的患者中,單個癲癇灶出現的幾率較大。
  有的癲癇患者可以是瀰漫性放電而腦內沒有明顯的致癇灶,多見於有明顯遺傳原因的原發性癲癇。這是由於此類型癲癇的病因是由於神經細胞細胞膜上一些離子通道功能異常和神經細胞功能障礙所造成的。所以,神經元的放電是廣泛的,而不形成特定的致癇灶。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或代謝性疾病導致的癲癇也有可能出現瀰漫性的神經元放電。
  致癇灶的精確定位決定患者能否手術、手術方式和手術效果,所以對擬手術的患者來說非常重要!醫生靠甚麼來準確定位致癇灶呢?
  (1)症狀:如發作時甚麼樣子、發作的時間(白天、晚上;睡眠、清醒;入睡時、覺醒時等等)、發作時只有一種固定的樣式還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發作樣式等。
  (2)體徵:癱瘓、視力視野改變、語言障礙等。
  (3)發作期頭皮腦電圖:俗稱抓發作。
  此時應行長程視頻腦電圖檢查,目的有二:一是把患者發作時的表現詳細錄製下來;二是確定發作時癇樣放電的起源部位。這兩項在致癇灶定位方面至關重要。所以,手術患者必須抓發作,就是說擬手術的患者抓發作是不能省略的。
  抓發作的過程是:上機(行普通腦電圖檢查)→採取各種辦法誘導發作:停用抗癲癇藥物或藥物減量;閃光刺激;剝奪睡眠甚至藥物誘導發作等→每種樣式的發作捕捉到≥3次→下機。
  抓發作時需要說明的幾個問題:①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的腦電圖監測,因為有的患者發作較少或誘導無效;②平時發作很頻繁,帶上腦電圖後反而發作少了;③發作樣式種類越多,需要捕捉髮作的次數越多,時間越長;④發作次數足夠,但仍不足以確定致癇灶的位置。
  (4)腦結構性影像檢查:包括頭部CT、核磁共振(MRI)、腦血管造影(DSA)等。
  (5)腦功能性影像檢查:包括功能核磁共振(fMRI)、PET-CT、腦磁圖(MEG)等。
  (6)顱內埋藏電極:就是開顱將電極放在腦組織表面或插入腦組織深部後,捕捉髮作。
  醫生是在綜合思考分析上述幾項內容或檢查結果的基礎上進行致癇灶定位的。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前4項基本能夠確定致癇灶的位置。如果仍然不能確定致癇灶的確切位置,則需進行第5項檢查;第5項檢查仍然不能確定致癇灶位置時,則需行第6項檢查。限於目前的科技水平,少部分患者最終仍不能確定致癇灶的位置,可能的原因是腦內異常放電是瀰漫性的,沒有相對的集中區域。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①致癇灶定位的每一步都具有不確定性。換句話說,就是每項檢查都可能沒有結論(理解為白花錢雖不完全正確,但有一定道理);②開顱埋藏電極捕捉髮作是目前致癇灶定位最為準確也是最後的方法。但它有以下三個明顯的缺點:一是有極少數患者埋藏電極捕捉髮作仍不能確定致癇灶的位置(0.5-1%);二是它是一項有創傷的檢查,是一個較小的開顱手術,具有一定的風險;三是費用高昂。實際臨床工作中,致癇灶定位往往是最困難的。對於致癇灶定位困難的患者,往往需要癲癇內科、癲癇外科、腦電圖等各方面的醫師一起綜合討論才能確定。

正確認識癲癇患者的致癇灶相關文章
一旦確診癲癇,應及早治療。首先藥物治療。但仍有20%-30%的患者對藥物治療反應較差即難治性癲癇,以及一部分患者影像學檢查確定病灶與癇樣放電關係密切,外科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措施。恰當的手術可使很多患者控制發作或治癒癲癇。目前,療效最確切的術式是致癇灶切除術;大腦半球離斷對某些特定的癲癇患兒效果也較肯定,但手術創傷往往較大、風險較高。其它術式如胼胝體切開術、迷走神經刺激手術偏向於姑息性治療。一般手術
發布於 2022-09-27 20:03
0評論
癲癇是能夠徹底治癒的!癲癇的病根為腦內致癇灶,消滅致癇灶是根治癲癇的唯一辦法。目前的藥物都是通過各種機制抑制致癇灶放電(降低放電強度)或使放電傳播範圍縮小(抑制癇性放電的擴布),並不是針對致癇灶本身,所以藥物理論上是不能根治有明顯致癇灶的癲癇的。目前根治癲癇的方法即消滅致癇灶的方法主要有:開顱手術切除致癇灶、立體定向毀損致癇灶、伽瑪刀滅活致癇灶。根據近十年國內外的統計數據,在施行手術的癲癇患者中
發布於 2022-10-03 12:28
0評論
對致癇灶的定位,是外科治療頑固性癲癇的前提。若不能確定致癇灶,就談不上手術治療的準確目的,也不會有預期的療效。由於近年來新的診斷技術的飛躍發展,特別是無創傷性的腦功能性檢查手段在臨床上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對致癇灶的診斷能力。但目前尚無一種單一的檢查方法可以提供決定性的定位信息,理想的檢查手段應該是低風險性和高敏感性、高特異性。需要通過多種檢查手段並結合臨床進行綜合分析後(由不同學科的醫師在雙盲的
發布於 2022-12-27 19:10
0評論
1、是所有的癲癇患者都可以通過手術來治療嗎?60%-70%的癲癇患者可以通過正規的藥物等治療得到滿意效果,剩下的30%~40%通過術前評估絕大多數都可以通過手術來治療。2、哪些患者需要手術治療?(1)藥物治療無效。(2)藥物治療副作用大。(3)顱內致癇灶明確。3、為甚麼要儘早手術?一旦確定為藥物難治性癲癇就應儘早進行手術前評估,爭取早日手術,癲癇發作病程越長手術效果越差,而且對神經智能的發育的損
發布於 2022-09-27 19:28
0評論
印度SreeChitraTirunal醫學科學技術研究所的Thomas等開展的一項研究評估了女性癲癇患者孕期的癇性發作模式以及發作的預測指標,並將相關結果發表於近期的《Epilepsia》雜誌上。研究納入1297例懷孕的癲癇患者,記錄了孕前一個月和孕期的抗癲癇藥物的應用情況和發作頻率。研究發現,47.8%的患者在孕期無癲癇發作;在圍產期3天內癲癇再發率最高;局灶性癲癇患者相比全面性癲癇患者具有更
發布於 2022-12-18 14:05
0評論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Englot等開展的系統回顧和Meta分析評估了難治性額葉癲癇切除術後患者的長期無癇性發作的比率和預測指標,並將相關結果發表於近期的《JournalofNeurosurgery》雜誌上。入選研究標準:至少有10例患者在術後48個月及以上的隨訪中無癇性發作。該分析納入了21項研究, 共1199例患者。結果發現,總的術後無發作率為45.1%;長期無癇性發作的預測指標包括:可明確的
發布於 2022-12-18 14:10
0評論
癲癇俗稱“羊角風”、“抽風”,是一種常見的腦部疾病,由多種原因引起腦部神經元異常放電進而導致具有發作性、短暫性、重複性及刻板性等特點的肢體抽動、意識不清、精神和行為異常。癲癇的患病率在5‰-11.2‰之間,我國現有癲癇患者總計約900萬。癲癇嚴重威脅著人類的身心健康,長期發作不僅可使智能或人格方面受到損害,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因此對癲癇的治療日益受到重視並取得重大進展。一、癲癇的診斷對致
發布於 2022-12-03 00:16
0評論
癲癇(epilepsy)俗稱“羊癲瘋、羊角風、抽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癲癇如果不能獲得有效治療,癲癇長期反覆發作將會對神經系統發育、智力、精神和心理造成明顯損害,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給患者、社會和家庭造成沉重負擔。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其特徵是突發和一過性症狀,由於異常放電的神經元在大腦中的部位不同,而出現下列一種或多種表現
發布於 2023-01-10 05:31
0評論
一部分患者在癲癇手術後,症狀改善不明顯。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1)複雜病例,癲癇病灶難以明確定位;或者由於條件所限(如患者經濟情況),顱內電極檢查覆蓋範圍不全,所獲數據信息不全面。(2)多灶性癲癇,癲癇起源可能位於多個腦區的不同部位。可以將致癇灶比喻為“火山”,有的是活動性火山在噴發,而有的是暫時靜止的,當活動性病灶切除後,其它暫時靜止的病灶有可能激活,引發癲癇發作。上述的這個病例就
發布於 2023-01-11 09:31
0評論
顳葉癲癇在成人難治性癲癇中最常見,約佔60%,也是藥物最難治癒的癲癇之一。難治性癲癇的外科治療中,顳葉癲癇的手術最為簡單和經典,術後的癲癇發作控制效果大多良好。Penfield和Ya?argil先後提出了顳葉切除和選擇性杏仁核海馬切除的手術方式,當時的手術治療後的癲癇發作控制滿意率(EngelⅠ+Ⅱ)已約達60%。隨著神經影像和腦電生理學等術前檢查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癲癇手術效果又有了明顯提高。
發布於 2022-12-03 00:1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