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腦癱康復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做到按小兒運動發育的規律來進行科學地功能訓練,循序漸進促使小兒產生正確運動,以達到在促進患兒正常運動發育同時抑制其異常運動和姿勢的目的。當然,腦癱康復是個長期過程,短期住院治療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許多治療還需要在家庭裡完成,家長和醫生密切配合共同制定訓練計劃,評估訓練效果,在醫生指導下糾正不合理的訓練方式。
當腦癱患兒長到一定的年齡階段(2.5歲至6歲),經全面手術評估符合手術指徵的話,可以接受各類外科手術,比如痙攣性腦癱;以痙攣(僵硬)為主的混合型腦癱;手及上肢痙攣(僵硬);患者軀幹與四肢有一定的運動功能,僅因攣縮所致的步態異常和動力性畸形;下肢痙攣嚴重甚至強直,導致會陰部護理十分困難者,如果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能配合術後康復訓練者,就可以接受腦癱一期手術,即FSPR術。
對於同時存在關節變形、軟組織攣縮等情況的腦癱患兒,在FSPR術之後還應配合進行腦癱二期手術(肌力肌張力調整術),即CP-MMA術,術中運用了快速骨錨釘技術開展肌腱移位固定,提高了治療水平,增加了手術療效,相比傳統鋼絲固定更具穩定、牢固、精準、成功率高的優點。
此外,對於痙攣型或混合型腦癱,智力相對較好,吞嚥或語言不同程度障礙、流涎、斜視等情況的患兒,以及肌張力障礙型腦癱(如扭轉痙攣)與部分不適合進行FSPR術的患兒,也可採用頸動脈外膜剝脫術,即CPS手術,可以全面改善大腦的功能,增強智力、記憶力和語言能力,降低肢體的肌張力(尤其是上肢),能緩解腦癱兒發音不清楚或吐字不清、手足不靈活、行走不穩、流口水等症狀。
在堅持早期康復訓練的基礎上科學接受外科手術的話,大部分的人可恢復或接近正常肌張力,為之後的康復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能更好的幫助康復。在這兒還要強調一下堅持術後康復訓練的重要性,這主要是把受到限制和沒有發育好的肌力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康復起來,使患者能夠從新站起來達到行走的,有效地促進及保證了手術效果的長期穩定性。
目前的術後康復時間一般以每三個月作為一個訓練週期,分為恢復期、遞升期、加強期及強化期分別進行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全部完成之後可以出院回家,進入家庭康復期。這其中,我們要重要介紹一下功能訓練,這對患兒有效在達到生活自理、迴歸社會至關重要。
另外,腦癱術後功能訓練要遵循先被動再主動的訓練原則:因為最初腦癱患者的肢體是痙攣的,活動不便,常不能自主支配肢體的關節,此時只能進行被動活動,防止關節攣縮、肌肉萎縮。手術解痙後,患者的肢體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自主活動,此時就應該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主動活動,康復師科學指導患者俯臥後伸下肢鍛鍊臀股,仰臥直腿抬高鍛鍊,主動和被動的踝關節活動,主動活動時要求病人於膝關節伸直位儘量將足背伸、蹠屈;被動活動由他人手置於病人足底,儘量屈伸病人踝關節,以病人無明顯疼痛為度。
最後還要提醒一點,小兒腦癱的治療最關鍵的就是一個“早”字,我們在長期的臨床接診中證明,小兒腦癱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能使受損腦組織所造成的功能障礙得到改善或完全代償,即雖然腦部病灶尚存在,但患兒的肌張力、異常姿勢和反射等均趨於正常。
更重要的是因運動功能的改善,使患兒能廣泛的接觸外界,又促進了患兒智力的開發,十分有利於以後的發育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