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25 14:27

  在看病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某種“誤區”,造成患者走很多彎路。在這裡我提醒一下。這種常見的誤區是:比如一位患者,他有某種身體的“不舒服”,就去看醫生,做了一些檢查,檢查出了某種問題,我們叫這個問題為“問題A”。於是,就開始用藥治療“問題A”,結果發現效果不太好。於是又看醫生(也可能換了一位醫生),又做了一些檢查,結果又發現了“問題B”,於是就又開始治療“問題B”(也可能同時治療問題A)。遺憾的是,效果還是不理想,於是再檢查,又查出了“問題C”,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問題A、B、C都治療了,怎麼效果還是不好呢?

  其實,這裡最關鍵的問題,也就是核心點是,患者最初去看病的那種“不舒服”,究竟是甚麼,它潛在的可能原因是甚麼?檢查出來的“問題A、B、C”能否真真正正地解釋這種“不舒服”?檢查出來的“問題A、B、C”,有沒有臨床意義,是否需要處理?如果臨床意義不大,而且可能不是患者的“不舒服”的原因,那麼,能否採取一種冷靜觀察的態度,暫時不處理,看以後的發展變化,再做決斷?

  人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整體,總歸會可能出現這種“不舒服”,那種“不舒服”,其實,這未必一定是病。如果這種“不舒服”是很多人都有可能出現的現象,而且,如果經過適當的檢查,一時找不到特別明確的原因,那麼,這種“不舒服”有沒有潛在的危害或者比較嚴重的後果?如果判斷下來沒有,那麼,對這種“不舒服”,能否可以採取一種“檢查到此為止,繼續觀察隨訪”的理性態度?醫生能否這樣提醒或者建議患者,而患者能否有足夠的“理智和冷靜”來接納這種建議?

  誠然,有些“疾病”如果不明確原因、不積極治療,會可能突然出現意外,造成嚴重後果。關鍵是,這種“疾病”其實是有線索可尋的。還有一些“不舒服”,未必一定是病,只是人體的一種“不舒服”而已,往往不會有甚麼實質性的危害。有經驗的醫生,通過仔細地問診,彙總患者已有的檢查結果,可以大致地判斷出,是否還有必要再進一步檢查,從而幫助患者制定比較合適的“看病”策略:有一些確實可疑的,那麼值得花代價深入檢查,儘可能明確原因,並積極治療;還有一些情況,就真的沒必要再去查了,因為繼續查下去,未必有甚麼實質性地結果。

  真正的心臟疾病,它的症狀大多數和運動、勞力有關,只要進行運動或者體力勞動,就容易出現症狀(胸痛、胸悶、乏力、體力不支、眼前發黑等),停下來休息,症狀往往能好轉,再運動,會再出現,這種症狀可持續幾分鐘,十多分鐘、半小時以內,患者(40-60歲男性多見)平時往往還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長期抽菸(每日一包,15年上)、喝酒,或者長年有高血壓、糖尿病又沒有好好控制等情況,那麼這種情況下,要高度重視,一定要重視,即使沒有症狀,也要重視!如果活動時沒甚麼感覺,反而安靜狀態下(特別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覺得不舒服,一難受就持續幾個鐘頭、半天的,出去活動活動,反而可能症狀會有好轉,這種大多數沒有臨床意義。

  所以,所謂“看病”或者看身體“不舒服”,有時候也講究“適可而止”。並非所有的“不舒服”都一定是“病”,都一定能查出個所以然,即使查出來一些問題,也未必是真正的原因,而很可能只是“替罪羊”,是“因為檢查,所以檢查出問題”(查出來的問題,很可能沒有臨床意義,並非是導致患者“看病”的那個原因)。打個比方,就象一輛車,開了10年,即便它仍然能正常行駛,只是覺得好像開得不是很順手了,拿去4S店做保養,總歸是能查出些小問題來的,只要這些問題影響不到正常、安全行駛,就沒有必要太大動干戈地去維修,也許繼續開開,車又順手了。

  因此,如果患者反覆多次就診,看病看了很久,檢查做了很多,那麼,在隨後的就診過程中,醫生和患者要“回顧、總結”“看病”史,儘可能使下一步走得合理、理性。有很多情況,其實是可以“到此為止”的,沒有必要在看病的道路上繼續“跋涉”。幫助患者“理順看病的思路”是非常重要,又極易被忽略的一件事情。

  附:心臟科門診最常見的一些沒有太多治療必要的“小問題”,這些情況,通常不需要特別的治療和處理!但在門診真的是屢見不鮮,甚至造成很多人長期就診進行不必要的治療,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1、年輕人,十幾歲到三十多歲,尤其是女性,特別是臨近更年期的女性,因為心電圖“輕微ST-T改變,ST段輕微壓低,T波低平、淺倒”諸如此類的問題,因為心電圖有異常了,然後就“真覺得好像胸有點悶,心有點慌,這裡有點隱痛,那裡好像有點壓著的感覺”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然後就反覆就診,反覆看病。

  其實 ,真不值得這樣做。通過仔細問診,結合心電圖的特點和演變,患者的心超結果等,能夠幫助判斷是否真正有問題。實際上,這種情況,絕大多數都沒有臨床意義,幾乎都不是真正的心肌缺血。

  2、夜間突然醒來或者早上突然醒來,心慌一陣子,一會兒就好了;夜間睡不著覺的時候,覺得心裡慌慌的,心跳得很重,能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能覺得床似乎也跟著在跳。諸如此類。

  3、在屋子裡的時候,覺得空氣不夠用,要打開窗戶,不打開窗戶就覺得氣不夠用,憋呀,要憋死過去。別人在房間裡就不用開窗戶,就自己得開窗戶。

  4、身上不舒服,具體好像也說不太清楚。有時胸痛,和活動、用力沒有任何的關係,位置多變,一會前胸,一會後背,一會兒左胸,一會右胸。或者,有胸前有一個點,一個很肯定的點,能用一個手指頭指出來的點,隱痛,刺痛,一跳一跳地痛。等等類似的感覺。喜歡大透氣,大喘氣,嘆氣,然後嘆氣後,會覺得好一些。

理順看病思路 少走看病彎路相關文章
很多來上海看病的患者都很辛苦,不管是精力上還是經濟上。人生地不熟,都說出門靠朋友,但是大部分人來上海看病是舉目無親的。辛辛苦苦的來到上海,掛好號,卻發現被三言兩語就結束,或者一大堆檢查需要很長時間,這時候的心情可想而知啊。我這裡提出幾個小小的建議,能夠讓大家少走點彎路。一、以往看病的資料要帶全,不管你是不是覺得碰到了庸醫或者是覺得他(她)診斷的很不靠譜,開的藥沒有用甚麼的,你要把所有的看病的資料
發布於 2023-02-15 06:12
0評論
最近我碰到一件比較鬱悶的事情,我的弟媳一直在備孕,最近我給她促排,把藥配好後快遞給她,在電話裡告訴她如何吃藥,由於我怕電話裡說得不清楚,我又把吃藥的方法通過短信發到她的手機上,我想這樣雙保險了,不會吃錯了。想不到我昨天在QQ上問她情況的時候發現她的藥還是吃錯了,法地蘭應該吃5天后停藥的,她還在繼續吃,已經吃了8天了,還好我及時阻止,不然我估計她會把一盒吃完後再找我配藥。我當時馬上叫她拿手機出來看
發布於 2023-02-26 19:51
0評論
       你會看病嗎?也許你認為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但從醫生角度來看,這還真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問題。毫不誇張地說,不懂看病訣竅已成為“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家都知道,整個看病過程包括“自覺、診斷、治療”三個階段,在此著重給大家講一下前兩個階段就醫的要訣,以期在就醫過程中少走彎路,少花冤枉錢。       自我感覺和體檢階段       一、有自覺症狀的疾病1、有明
發布於 2023-02-21 21:31
0評論
隔行如隔山,很多非醫學專業人士會問:病理醫生能看病嗎?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腫瘤的診斷必須依靠病理切片檢查,特別是要確診腫瘤的良惡性時必須做病理,疑難病例難以確定診斷時還得找病理專家會診,甚至要找多位專家去看。臨床病理診斷是個獨特的醫學專科,很多非病理專業的醫學專業人員也不瞭解病理科的任務和工作流程。當需要找病理醫生看病時,實際上多是要做病理會診,主要應做到以下兩點:首先,帶上你的病理切片及其相關
發布於 2022-09-25 06:04
0評論
醫院是老百姓不願意去而又不得不去的地方!看病難成了老百姓的共識,怎樣在看病時最大程度上省時、省力、省錢,又能和醫生良性互動呢?結合同事和三甲醫院多個專家的經驗,現歸納總結如下,首先要了解一定的就診技巧,不走冤枉路以免浪費時間、精力、金錢;其次,儘量避免成為醫生討厭的“另類”患者(無任何貶低之意)!醫生在診療過程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各種人,應對患者應一視同仁,但醫生也是人,有時候要求對“另類”患者永
發布於 2022-09-24 15:54
0評論
鑑於患者數量不斷增加,很多患者覺得就診時間偏短,希望醫生能夠全部解答自己的問題。所以建議如下:1、務必帶全既往全部看病資料,尤其是近期各種檢查報告單、病理報告單、既往在西醫院和其它醫院就診的門診病歷、出院小結等等。近期的報告單尤其重要2、儘量預約。如果沒有拿到預約號,則需要現場加號;但是,加號的號碼是從第51號開始。所以,要麼請在八點之前到,如果預約患者尚未到,您可以先看;但是依然是預約患者優先
發布於 2023-02-18 04:26
0評論
看病怎樣找到對的醫生?許多人有病不知道掛那個科,找哪位專家。別說病人困惑,有時候醫生碰到這個事,也不一定就找得到對的大夫,也是要打聽來打聽去的。這裡我談談我個人的經驗或者辦法供大家參考。上個星期,一位剛剛失去孩子的年輕母親找我看病,還沒說幾句話就三行淚,說半年前生了一個胖胖的兒子,全家人的歡喜勁還沒過去,孩子得了顱內出血就夭折了。兒童醫院診斷明確:晚發性維生素K1缺乏症,來找我問問下次她還能夠生
發布於 2022-10-18 12:19
0評論
準確講述病情寶寶生病了不要慌,我的建議是利用好去醫院路上或者候診的時間,爸爸媽媽們需要整理一下思路,寶寶到底甚麼不舒服?是發熱,還是咳嗽,有沒有胃口不好?吐過嗎?大便的情況怎樣?可以用個小字條,把寶寶的症狀簡單寫一下。避免到了診室醫生問:寶寶甚麼不好?爸爸媽媽們經常回答:我們已經掛了3天鹽水了。醫生們需要知道寶寶的表現,怎麼和平時不一樣了,然後才是用過甚麼藥物或治療,這期間做過何種檢查等等。看病
發布於 2023-03-15 15:46
0評論
有些病人看病會把自己的病情特點敘述的非常簡明扼要。有些病人提供信息過於凌亂無序,看病時常有些病人所答非所問,或含糊不清,如問得病多久了?醫生希望的答案是具體的時間,而不是從初中開始或好久了,一個簡單的問題可能要連續發問兩三次。這種情況多源於對診療的過程不瞭解,因此學會看病對醫生對自己都是有益的。就診時要了解一下醫生問診的思路:一、主訴: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就診最主要的原因或最明顯的症狀以及持續
發布於 2022-12-17 01:04
0評論
胰腺癌患者究竟到哪個醫院、哪個科室、找誰看病?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胰腺癌因療效差、中位生存期短、預後差。其診治只要走錯一步,就會延誤病情,讓患者失去最佳的治療機會。根據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推薦,胰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協作組(MDT),是胰腺癌患者最適宜的診療模式。胰腺癌患者投奔的科室可謂“五花八門”胰腺癌的診治因具有發病隱匿、早期診斷困難,很多患者發病後未能在正規醫院正確的可是診治
發布於 2023-02-02 07:4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