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日,微信的朋友圈中熱傳一個患者的美國求醫經歷,引起了廣泛的議論。不禁讓我想起了去年我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時的一件事情。我住在波士頓兒童醫院邊上的布魯克萊恩,每天傍晚到旁邊的Lawrence小學操場散步。6月份的時候,總能遇到一個山東煙臺來的父母推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來散步。時間長了,從聊天中得知小女孩患有先天性的心臟病,在北京一家醫院做過一次手術,沒有成功。在國內走遍了著名醫院,都沒有很好的辦法,後來就來到了波士頓兒童醫院治療。兒童醫院心臟外科主任Del Nido已經為她做了一次手術,小女孩從出生以來,臉上第一次有了笑容。過些時間還要再做一次手術。
我因為在附近的哈佛大學的心血管病研究學習,就通過導師聯繫去波士頓兒童醫院心外科參觀了一下。在這裡,經常有第四次或者第五次手術的患者,他們開這種手術也很熟練,手術結果是很好的。也看到一例不到1歲的小孩,車禍傷以後在轉ECMO(體外膜肺氧和)。還有很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在這裡能夠通過手術存活下來。他們的監護室有兩個Attending醫師同時值班,上半夜和下半夜各查房1次,其中辛苦可想而知。每週六上午全科醫生包括主任等討論疑難危重病例,這種討論不是走過場,而是針對問題討論清楚和透徹,這也就能夠保證錯誤不會犯第二次。他們的技術不必神話,但是,水平很高是無容置疑的。
我所在的心臟外科,硬件實施就很好好,超過我們的普通病房,我們的高幹病房設施的配備也不如他們的普通病房齊全,人性化。美國醫院的軟件超過我們很多,醫生的服務意識很強,他們的臨床水平真的很高,表現在這邊的醫生由於培訓機制良好,基本功紮實,手術仔細,手術結果非常穩定,也非常好;得益於有經驗的護士,醫生助理和呼吸治療師之間的良好配合,監護室水平也很高。
水平較高的可能原因
在美國,普通本科不開設醫科專業的。必須大學本科畢業並且取得學士學位,然後要通過一個名為MCAT(全名是 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的考試。MCAT 要考一整天,考試分四部分,加起來一共是5小時45分鐘。如願考入醫學院並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之後,約28歲,但還當不了醫生。你必須在指定的一些基地醫院繼續進行3年住院醫師培訓 (resident training)。具備這樣的訓練經歷,你才有資格參加醫生從業資格考試,相當於住院醫生的行醫執照。如果想進一步成為專科醫生(相當於中國住院醫生在醫院輪轉完後相對固定某一科室的醫生),還要再進行3-4年的培訓學習,之後還要到非本單位的指定國家級專科醫院做 1-2年的進修醫生(fellow)以及住院醫總(chief resident),這樣通過考核後擁有專科行醫執照,才能成為專科醫生(specialist)。這樣的摸爬滾打的培養過程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當一名專科醫生,進一步成為主治醫師(attending surgeon)後,無論是看病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平均水平,都在中國醫生之上!
通過我的觀察,如果經濟情況允許,就某些疾病而言,去美國就醫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