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是目前早期診斷及定位腫瘤病變最為靈敏的無創性檢查,被譽為“現代醫學高科技之冠”。與傳統影像學技術不同,PET/CT是一種將PET與CT完美融合的“功能學+影像學“技術:由PET提供病灶詳盡的功能與代謝等分子信息,CT則提供病灶的精確解剖定位,一次顯像即可獲得全身各方位的斷層圖像,靈敏、準確、特異地瞭解全身整體狀況,達到早期發現病灶和診斷疾病的目的。
對於胰腺這一深層次器官,PET/CT的應用尤為重要。臨床相當數量的早期胰腺癌由PET/CT發現,而也有相當數量的晚期胰腺癌因PET/CT識別遠處轉移病灶而改變了治療策略。因此,PET/CT是目前胰腺癌臨床實踐及科學研究中一項重要的診治手段。
不過,既往PET/CT在胰腺腫瘤中的應用,更多集中在對疾病的良惡性診斷及疾病分期上,較少關注PET/CT對胰腺癌病人預後(生存)的判斷;同時對PET/CT結果的分析,也更多關注腫瘤內代謝攝取最高點的攝取分數(SUV值),忽略了腫瘤整體的活性。
對此,劉亮教授課題組歷時1年,與復旦大學計算機系合作,將PET/CT在胰腺癌中的應用進行改良:
一方面,課題組突破了傳統影像學技術“由點到面”的限制,創新性對PET/CT圖像進行三維重建,首次定義了“整體腫瘤的代謝體積(metabolic tumor volume)”和“整體腫瘤的代謝負荷(metabolic tumor burden)”。全面衡量整體腫瘤的代謝活性或“腫瘤活性“。這就好比,先前技術單一對“強盜“群體內最壞”頭子“做分析,研究他究竟有多壞;而三維成像後全面關注了”強盜“群體內所有”壞蛋“的活性。理論上”強盜“群體的整體破壞力遠遠強於單一”強盜“頭子的能量。因此三維成像或整體分析腫瘤活性應較單一關注最高代謝區域的活性更加全面。
另一方面,課題組首次將PET/CT整體活性數值(MTV/MTB)應用於對胰腺癌病人術後生存的分析:發現納入研究的126例根治性切除術後的胰腺癌病人,術前PET/CT定義的整體腫瘤的代謝負荷/體積越高,術後生存期越短。換一句話說,整體腫瘤的活性越強,病人預後越差。而這一相關性是目前PET/CT臨床報告中單一SUV值不具備的。
這一創新性技術及結論能無創地且術前對胰腺癌病人術後生存期長短做出較為清晰的預判,具有極大的臨床轉化價值。而這一發現被2014年世界核醫學領域的頂級期刊“歐洲核影像醫學雜誌(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全文接受,是國內尤其外科學專家在此領域少有的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