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分裂症開始治療後,面對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陽性症狀:主要包括幻覺,妄想,衝動行為等;2、陰性症狀:主要包括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3、情感受損:表情發呆,與家人沒有親情等;4、自知力受損:不知道自己的異常表現是病態,拒絕就醫和用藥;5、認知損害:主要包括記憶力、注意力、執行功能(簡單理解為決策能力)、言語流暢性等;6、社會功能受損:輕則原來學習及工作能力受損,重則生活自理能力(如主動進食、洗漱、換衣等能力)喪失;7、藥物治療不可避免出現的副反應。
二、不同臨床表現消除需要的時間不同:1.陽性症狀:在剛發病的半年及一年時間內,在對藥物敏感的情況下,一般會在藥物加到治療量後的半個月及兩個月內逐漸消失。相關預測因素有:1)急性起病;2)病程短暫;3)既往無精神疾病史;4)具有活躍的情感症狀;5)發病年齡較大;6)病前個性良好;7)社會適應良好;8)社會交往關係融洽;9)工作成績優良但發病時間。具有下列因素陽性症狀很可能不能消除,甚至殘留,包括:1)徐緩發病;2)病程冗長;3)有精神疾病史;4)情感淡漠;5)發病年齡較輕;6)病前個性反常;7)社會適應不良;8)傾向社會性隔絕;9)工作成績欠佳。
再次復發的患者,60%左右的患者對抗精神病藥物不像第一次那樣敏感。首次發病用較小劑量副反應較小的抗精神病藥物一個月左右就會有明顯的療效,再次復發的患者再用很大劑量的第一次用的抗精神病藥物也可能沒有效果。即使有效,再次復發治療顯效的時間會明顯長於第一次治療,可能為兩個月,半年,一年,甚至兩年逐漸顯效。所以經常有家屬問醫生“為甚麼我的孩子第一次那麼有效,第二次就無效了呢?”因此我常和家屬講再次復發的患者的治療是“用時間換空間”, “用時間換療效”。對於再次復發的患者,若你目前的治療是有經驗的醫生根據患者的症狀給與的是國內外治療水平下所能選擇的最強的最大劑量的治療方案,家長所能做的是耐心等待。這也是我反覆叮囑家屬千萬不能減藥停藥使病情復發的原因。但讓醫生無語的是80%的家長將醫生的苦口婆心置若罔聞。 2、陰性症狀:陰性症狀分為原發性陰性症狀和繼發性陰性症狀。原發性陰性症狀目前的抗精神病藥整體療效不好,用藥很長時間後一般也只能好轉60%左右,整體上原發性陰性症狀不可能痊癒。陰性症狀繼發於陽性症狀,會在陽性症狀消失後的3個月到半年內逐漸消失;陰性症狀繼發於繼發於藥物副反應,如錐體外系反應(震顫,發僵等),可在藥物副反應消失後的1個月內緩解。3、情感受損:情感受損其實屬於陰性症狀,恢復時間可參考陰性症狀。但之所以單獨列出,是因為許多家長對情感的恢復著急且沒有耐心。4、自知力受損:自知力的真正恢復需要3個月至半年,有的患者甚至需要1年到半年。5.認知損害:會有30%左右的患者一般會在陽性症狀消失後的6個月內逐漸恢復,這也是學生得病後要恢復到上學水平一般至少需要半年的原因,家長著急也沒有用處;70%左右的患者認知功能一直不能恢復到病前水平。目前尚沒有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認知損害的西藥,這也是我們課題組開展中藥治療精神分裂症認知損害的原因、6.社會功能受損:由於社會功能的恢復於認知功能的恢復有密切關係,而只有30%左右的患者的認知功能一般會在陽性症狀消失後的6個月內逐漸恢復,因此,只有30%左右的患者能恢復到完成複雜學習和工作任務的水平,也即只有30%左右的患者經治療後能在社會上有競爭力。70%左右的患者中50%能恢復到完成簡單學習和工作任務的水平,另外50%不能恢復到完成簡單學習和工作任務的水平,甚至包括簡單的生活自理。7、藥物治療不可避免出現的副反應:精神分裂症治療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各種或多或少副反應,既希望治病又希望沒有副反應對大多數人在目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大多數藥物副反應逐漸耐受消失。家長切莫因噎廢食,不給孩子用藥,或用夠藥量,或對藥物像女同志挑衣服那樣挑三揀四,不斷換藥,病情稍好即解藥或停藥,致使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期,病情復發發作變成慢性化,難治性。
常見及藥物副反應及消失的時間大致如下:1)睏倦,嗜睡:一般用藥後的3個月到半年逐漸耐受消失,有的人需要1年到3年;2)錐體外系反應(震顫,發僵等):震顫,發僵一般用藥後的3個月到半年逐漸耐受消失,有的人需要1年;但遲發性運動障礙出現後若不換藥會是不可逆的;3)體重增加:一般在用藥前半年,一般增加5斤到30斤左右(與藥物種類有關),不會無限制增加下去,用藥3年後會有所減輕;4)閉經:用對月經影響大的藥(如利培酮)前半年70%左右的女性會出現,若不換藥,閉經越來越重,甚至不可逆;5)頭痛,頭暈等軀體副反應,用藥後的3個月逐漸耐受消失;6)藥物所致發呆的表情:用藥後的3個月到半年逐漸耐受消失,有的人需要1年;
三、瞭解不同臨床表現消除需要時間的意義增加家屬治療的耐心和堅持,對精神分裂症的療效有恰如其分的預期,避免因噎廢食,不給孩子用藥,或用夠藥量,或對藥物像女同志挑衣服那樣挑三揀四,不斷換藥,換醫生,病情稍好即減藥或停藥,致使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期,病情反覆發作變成慢性化,難治性。但讓醫生無奈的是80%的家長在糾結藥物副反應和對過於病情的好轉過於著急的過程中耽誤了80%的孩子。這也是80%的孩子預後不好的重要原因。四.如何正確理解耐心和堅持由於看到許多家長在治療過程中不能耐心和堅持,耽誤了治療,因此寫了“耐心耐心再耐心―精神分裂症各種臨床表現消除需要的時間”和“精神分裂、躁狂、抑鬱和焦慮症療效好,父母的堅持最重要”兩篇短文,但沒想到會有"副作用",有些家長矯枉過正,把不恰當的治療“耐心”地“堅持”一年之久,這實在不是我的初衷。我所指的“耐心和堅持”是指“耐心”地“堅持”“有經驗的醫生根據患者的症狀給與的是國內外治療水平下所能選擇的最強的最大劑量的治療方案”。但甚麼是有經驗的醫生,圈外人很難判斷,因為有經驗的醫生和職稱高,學歷高,頭銜多,社會地位高有時能畫等號,有時卻不能,有時醫生在這個病上是有經驗的醫生,在另一個病上卻不是,是因此會導致家屬判斷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