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為血管內容量不足,引起心室充盈不足和心搏量減少,如果增加心率仍不能代償,可導致心排血量降低。
(1)失血性休克:是指因大量失血,迅速導致有效循環血量銳減而引起周圍循環衰竭的一種綜合徵。一般15min內失血少於全血量的10%時,機體可代償。若快速失血量超過全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
(2)燒傷性休克:大面積燒傷,伴有血漿大量丟失,可引起燒傷性休克。休克早期與疼痛及低血容量有關,晚期可繼發感染,發展為感染性休克。
(3)創傷性休克:這種休克的發生與疼痛和失血有關。
血管擴張性休克
這類休克通常是由於血管擴張所致的血管內容量不足,其循環血容量正常或增加,但心臟充盈和組織灌注不足。
(1)感染性休克: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休克類型之一,臨床上以Gˉ桿菌感染最常見。根據血流動力學的特點有分為低動力休克(冷休克)和高動力性休克(暖休克)兩型。
(2)過敏性休克:已致敏的機體再次接觸到抗原物質時,可發生強烈的變態反應,使容量血管擴張,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並出現彌散性非纖維蛋白血栓,血壓下降、組織灌注不良可使多臟器受累。
(3)神經源性休克:交感神經系統急性損傷或被藥物阻滯可引起影響的神經所支配的小動脈擴張,血容量增加,出現相對血容量不足和血壓下降;這類休克雨後好,常可自愈。
心源性休克
此類休克是指心臟泵功能受損或心臟血流排出道受損引起的心排出量快速下降而代償性血管快速收縮不足所致的有效循環血量不足、低灌注和低血壓狀態。心源性休克包括心臟本身病變、心臟壓迫或梗阻引起的休克。
產後出血的原因有:
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由於產程延長或難產使產婦體力衰竭、精神過度緊張、臨產後鎮靜劑使用過多、麻醉過深或全身急慢性疾病等。還有子宮過度膨脹:如羊水過多、巨大兒、多胎;子宮肌瘤、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畸形;嚴重貧血、妊娠合併高血壓綜合徵等造成子宮肌壁水腫。
胎盤滯留:胎兒娩出後半小時,胎盤尚未娩出稱為胎盤滯留。引起的原因有產後或流產後感染,或子宮內膜損傷,如多次刮宮、刮宮過深或剖宮產後,子宮肌瘤,以及子宮畸形等。
產道撕裂:由於胎兒過大、或胎兒娩出過快或手術產,都可使會陰、陰道或子宮頸撕裂,甚至子宮下段撕裂,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
凝血功能障礙:產婦患有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症,再生障礙性貧血以及重症病毒性肝炎所引起的產後出血。
預防:
妊娠期:孕婦如有貧血、血液系統疾病或其他異常情況時,應及時治療得到糾正。如果是雙胎、羊水過多、患有妊娠合併高血壓綜合徵或以前有產後出血史的,應提早住院分娩。
臨產時:幫助產婦消除顧慮,在子宮收縮間隙時要積極的休息和飲食,避免體力過度消耗,指導正確的分娩方式,使產婦順利的自然分娩。
產後:產後應在產房內由助產士觀察2小時,觀察子宮收縮及陰道出血情況、膀胱是否膨脹以免影響子宮收縮,還要注意血壓與脈搏的變化,如無異常才能回到母嬰同室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