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6 10:06

  海綿狀血管瘤是指由眾多薄壁血管組成的海綿狀異常血管團,由於血管造影檢查時常無異常血管團的發現,故將其歸類於隱匿型血管畸形。實際該病並非真正的腫瘤,而是一種缺乏動脈成分的血管畸形。隨著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有關該病的報告日漸增多。在人群中的發生率估計為0.5%-0.7%,佔所有腦血管畸形的8%-15%。因部分患者無症狀,故確切的人群發生率仍不確知。海綿狀血管瘤好發於30-40歲,無明顯性別差異。
  一、病因
  1、先天性學說
  嬰兒患者和家族史支持先天性來源的假說,近年來研究證明海綿狀血管瘤為不完全外顯性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基因位於染色體7q長臂的q11q22上。
  2、後天性學說
  認為常規放療、病毒感染、外傷、手術、出血後血管性反應均可誘發海綿狀血管瘤。
  二、臨床表現
  海綿狀血管瘤主要臨床表現依次為癲癇(35.8%)、顱內出血(25.4%)、神經功能障礙(20.2%)和頭痛(6.4%)。無臨床症狀者佔12.1%,有的患者有一種以上的臨床表現。如病變發生出血,則引起相應臨床症狀。有的海綿狀血管瘤逐漸增大,產生佔位效應而導致神經功能障礙逐漸加重。臨床病程變異較大,可以有急性或慢性神經功能障礙,可出現緩解期或進行性加重。
  1、癲癇
  癲癇為海綿狀血管瘤最常見的症狀,幾乎兩倍於腦動靜脈畸形。迄今為止,難治性癲癇的發生率尚不清楚,但Casazza等大宗病例統計表明:40%幕上海綿狀血管瘤患者臨床表現為難治性癲癇。病灶位於顳葉、伴鈣化或嚴重含鐵血黃素沉積者,以及男性患者癲癇發生率較高。一般認為癲癇發作與病灶或出血對周圍腦組織的壓迫、刺激或腦實質膠質增生有關。
  2、顱內出血
  幾乎所有海綿狀血管瘤患者均伴亞臨床型微出血,由於供血血管細小且壓力低,造成明顯臨床症狀的出血相對較少,佔8%-37%。女性尤其是孕婦、兒童和既往有出血史的患者具有相對高的出血率。與腦動靜脈畸形相比,本病出血多不嚴重,除非位於重要功能區,否則很少危及生命。出血後即使保守治療,一般恢復也較好。
  3、局灶性神經症狀
  症狀取決於病灶部位和體積,經MRI檢查多可發現病灶內或病灶外周出血。由於腦幹內神經核及傳導束密集,故位於這些部位的病變常有神經功能障礙。
  4、無臨床症狀
  佔全部病例的11%-44%。輕度頭痛可能為惟一的主訴,常因此或體檢作影像學檢查而發現本病,約40%的無症狀患者在半年至2年後可以發展成為有症狀的海綿狀血管瘤。
  四、檢查
  海綿狀血管瘤是由三種成分組成:
  1、血管成分,為竇狀腔隙組成,含有緩慢流動的血液。
  2、結締組織間隔。
  3、周圍為圍繞病變的膠質增生。
  CT
  CT一般表現為邊界清楚的圓形或類圓形等至稍高密度影,可合併斑點狀鈣化,周圍一般無水腫,較大的病灶可有輕度水腫。海綿狀血管瘤急性出血可表現較均勻的高密度影,灶周有輕度水腫,注射造影劑後,70%-94%的病變可有輕度到中度增強,強化程度與病灶內血栓形成和鈣化有關,典型表現為不均勻的斑點狀增強。伴有囊性部分的病變,可見環形增強。延遲CT掃描的時間,造影劑增強的密度可以增高。病變周圍的膠質增生帶為低密度,灶周水腫一般不明顯。如病灶較小或呈等密度,可被漏診。
  MRI
  MRI診斷海綿狀血管瘤具有較高的診斷特異性與敏感性。由於瘤巢內反覆多次少量出血和新鮮血栓內含有稀釋、遊離的正鐵血紅蛋白,使其在所有序列中均呈高信號,病灶內有條帶狀長T1、短T2信號帶分割而形成爆米花或網格狀混雜信號團,周圍環以低信號帶(尤以T2像明顯)為典型腦內海綿狀血管瘤的MRI表現。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
  海綿狀血管瘤為隱匿性血管畸形,即使採用數字減影技術也很難發現。
  五、治療
  海綿狀血管瘤為一種良性疾病。在做出治療決策前應仔細權衡治療措施的利弊與自然病程潛在的危險,然後做出決定。手術切除病變是一個選擇,而以下情況可能適合伽瑪刀治療:
  1、有出血或癲癇病史者;
  2、有佔位效應引起的神經功能缺失者;
  3、病灶部位不宜進行切除手術者;
  4、拒絕手術要求伽瑪刀治療者。

甚麼是海綿狀血管瘤?相關文章
海綿狀血管瘤的發病率約0.5%,多在20~30歲時出現症狀,男女發病率相當。臨床表現:患者多傾向於無症狀,或表現為頭痛、癲癇、神經功能缺陷或出血,與其他血管畸形相比,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癲癇,大部分起因於幕上病變。老年人多表現為神經功能缺陷,而年輕人罹患癲癇者為5.6倍。癲癇發作包括局部複雜性(37%)、局部單純性(21%)、和繼發性癲癇發作(43%),大發作以額葉病變最為顯著。顳葉及額葉病變多為
發布於 2022-12-02 22:21
0評論
概述 血管瘤一般有的為先天性的,而且大多數為嬰兒患者具多,一般為新出生的嬰兒,與嬰兒體內殘留的物質有關,有的為胚胎所攜帶的,通過一些活躍性的細胞來進行擴散的,從而形成一些較為明顯的擴散層,造成周圍組織形成侵入,並形成一些內皮上的皮索感染,造成患者體內出現一些血液循環上的問題存在,有的治療不及時,會造成小兒出現一些後遺症的發生,所以治療需要及時準確,並能全面掌握其身體修復的關鍵期等有關問題。 步
發布於 2023-01-27 10:42
0評論
概述 血管瘤是非常嚴重的一種疾病,對患者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患者如果出現了海綿狀血管瘤在產生,發病率比較高的,可能會導致突出於皮膚表面的一些紅色的血管突出的現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的表現是非常明顯的,應該進行合理的調整和治療,如果症狀並不是非常明顯,也可以觀察治療,避免出現血管瘤破裂流血的危害,平時多注意皮膚的護理。 步驟/方法: 1、 海綿狀血管瘤的臨床表現是非常明顯的,患
發布於 2022-12-11 11:40
0評論
概述 海綿狀血管瘤一般情況下是一種先天性血管瘤疾病,這種疾病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血管組織的錯構,瘤樣增生引起的,我伯伯的兒子在小時候,出生沒多久就被檢查出患上了海綿狀血管瘤疾病,家人當時也是非常的緊張哦,曾經帶小孩子去北京看病,當時由於孩子年紀還小,很多醫生認為,現在孩子不是做手術的最佳治療時機,需要孩子一歲時再做手術,請問如何治療海綿狀血管瘤疾病呢? 步驟/方法: 1、 在臨床上,海綿狀血管瘤
發布於 2023-07-17 18:45
0評論
概述 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身上或者臉上,天生帶有一些紅色胎記,或者痣,有的是後來長大發現的,這種胎記或者痣,對身體其實沒有甚麼影響,就是看起來不好看,這些也被成為血管瘤,血管瘤的種類劃分,可以分為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不同的種類,症狀不一樣,表現出來的樣子也會不同,有的會隨著年齡變大消失,有的則會增大,甚麼是海綿狀血管瘤呢,有哪些正在表現? 步驟/方法: 1、 海綿狀血管瘤通常是生下來就會
發布於 2023-07-17 12:53
0評論
1、忌辛辣,較辣的食物會刺激腸胃,使血管的工作量加大。在血管瘤病人中營養不均衡、營養不良是常見的。因此,增進食慾、加強營養對腫瘤病人的康復十分重要。 2、飲食多樣化,多吃高蛋白、多維生素、低動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不吃陳舊變質或刺激性的東西,少吃薰、烤、醃泡、油炸、過鹹的食品,主食粗細糧搭配,以保證營養平衡。 3、蔬菜、瓜果、豆類等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一定防癌和抗癌
發布於 2024-01-22 21:44
0評論
(一)手術切除適應證 1.有明顯臨床症狀,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者; 2.直徑>10cm的巨大海綿狀血管瘤; 3.診斷不明確,不能排除惡性腫瘤者; 4.生長速度較快、短期內明顯增大的血管瘤; 5.有發生破裂出血可能者; 6.對年齡40歲以下,瘤體>5cm,可能有繼續增大者。 (二)其他療法 1.介入栓塞治療 目前HAE多用於無法手術切除的肝血管瘤的治療。另外,妊娠期海綿狀血管瘤常迅速增大
發布於 2024-01-22 21:31
0評論
大多數病人無臨床症狀,常在體檢或B超、CT檢查以及剖腹手術時發現。腫瘤發展緩慢,病程可長達數十年。當腫瘤逐漸增大壓迫鄰近臟器時,可出現上腹脹悶、進食後飽脹、噯氣等症狀。 部分患者可出現貧血、白細胞總數和血小板減少,可能與瘤內血栓形成,從而破壞紅細胞和消耗大量血小板有關。 巨大海綿狀血管瘤在肝內形成動靜脈瘻時,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極少有梗阻性黃疸,偶有蒂扭轉。 大多數病例在腹部可觸及包塊,表面光
發布於 2024-01-22 21:24
0評論
1、熱情接待病人,做好人院宣教工作,消除病人恐懼心理,使病人產生信任感,能積極配合治療。 2、注意休息,減少活動量,以減輕肝臟負荷。 3、保證蛋白質攝人,進食適量的脂肪和高維生素。 4、對有腹水者,要限制鹽的攝入,每日3-5g;對有肝昏迷先兆和肝昏迷者,要暫時停止蛋白質的攝入,攝入以糖為主。 5、保持床單位整潔平整,定時翻身,消瘦者每日用紅花乙醇按摩骨突處,以防止褥瘡。
發布於 2024-01-22 21:38
0評論
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肝毛細血管組織感染後變形,毛細血管擴張; 2.肝組織局部壞死後血管擴張形成空泡狀,壞死後的肝組織周圍血管充血、擴張,最後形成空泡狀 3.肝內區域性血循環停滯後,致使血管形成海綿狀擴張。肝內持續性靜脈淤滯,引起靜脈膨大 4.肝內出血、血腫機化、血管再通後形成血管擴張; 5.發育異常,此為較多學者的認為。
發布於 2024-01-22 21:1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