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性陰道炎病人表現為白帶增多,外陰、陰道瘙癢、灼燒感,小便疼痛,外陰周圍常發紅、水腫,表皮變化多種多樣;可發生很淺的水皰丘疹,成群出現;亦可形成溼疹狀糜爛,侷限於外陰或向周圍擴展至會陰、肛門周圍及股生殖皺襞,直至大腿內側、外表,完全類似急性或亞急性溼疹;陰唇及陰蒂附近黏膜增厚,互相接觸的皮膚表面潮紅糜爛;個別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膿皰,嚴重時發生潰瘍、外陰疼痛及局部淋巴結腫大。
白帶並不一定是陰道炎的突出症狀,但水樣白帶直至凝乳狀或軟膏樣白帶均可出現。如有的完全稀薄猶如清徹漿液性滲出液,但其中常含有白色片狀物;有的則黏稠如凝乳或屑粒狀。常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臨床表現。約半數病人的白帶為大量水樣或膿性而無白色片狀物,陰道黏膜呈中等度發紅、水腫,無嚴重的瘙癢及灼燒感,僅有外陰潮溼感覺。
另一類病人的白帶呈典型凝乳狀或為片狀黏稠白帶,陰道黏膜高度紅腫,有白色片狀薄膜(如鵝口瘡)黏附,易剝離;其下為受損黏膜的糜爛基底或形成淺潰瘍,嚴重者可遺留淤斑,有劇癢及灼熱感。妊娠期,黴菌性陰道炎的瘙癢症狀更為嚴重。
陰道具有自身防禦能力及陰道杜氏桿菌抑制作用,約有10%的婦女及30%的孕婦為帶黴菌者,但無任何臨床症狀。因白色念珠菌在PH值為5.5左右的陰道環境中最宜生長,而在陰道杜氏桿菌正常的情況上,陰道的PH值在4~4.5,黴菌即使存在亦不能繁殖。用鹼性消毒劑如3%的碳酸氫鈉液灌洗陰道,或月經期PH值都超過5.5,黴菌性陰道炎均可減輕。
根據典型臨床症狀及體徵,對黴菌性陰道炎的診斷並不困難,但對不典型的病例,為了證實診斷,可到醫院做分泌物塗片檢查,發現圓形孢子或假菌絲與細胞相連接成鏈狀,便可確認為黴菌。
對於黴菌性陰道炎這種疾病來講,主要在於積極的預防,只有患者能夠做好護理預防工作,就可以避免引起更大的疾病危害。另外,希望大家能夠保持正確的健康生活方式,要多加註意陰部的衛生與清潔,這樣才不會引發黴菌性陰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