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普及,各式各樣的健康小帖士令人眼花繚亂。從“一天該喝幾杯水”“甚麼時候睡覺最好”,到“民間一百個不傳之密”“美容養顏聖經”等,彷彿一切與健康有關的煩惱,都有體貼入微的解決之道。不過在專家眼中,這些出處不明的營養建議,大部分缺乏科學依據,盲目相信會造成健康隱患。
1、養生謠言漫天飛
《半月談》雜誌記者注意到,經常發佈養生、美容類小帖士的“@修心養生辭典”、“@健康一身輕官方微博”、“@美食健康顧問”等微博,大多擁有上百萬粉絲,一些熱門帖子的轉發評論更是成千上萬。
濰坊醫學院大三學生趙之德注意到網絡上的不靠譜信息後,十分驚訝:“沒想到,一些被批駁多年的明確無疑的偽科學說法,竟依舊被廣為傳播。公眾對生活類知識的需求度很高,但識別能力太差了。”為此,他利用課餘時間編寫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飲食誤區》帖子,在果殼網等科普網站上被廣為轉載。
“吃膠原蛋白能美容,豆腐和小蔥不能一起吃,紅棗紅糖最補血……這些流傳甚廣的說法其實都很不靠譜。”在這篇帖子裡,他認真地對常見的飲食誤區逐一進行了批駁。“我只是根據專業知識,對信息進行收集和梳理。很多知名醫生,以前就發佈過這類闢謠信息。”趙之德說,但謠言總能重新風靡起來,令人費解。
2、與“不靠譜”鬥爭的醫生們
“這些醫生或專家是不是太較真兒啦?我覺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對於經常做豬蹄黃豆湯的劉女士來說,多吃富含膠原蛋白的豬蹄應該能美容。她覺得,網絡上傳播的一些民間經驗,就算不夠科學,也沒有甚麼危害。
然而,在醫生眼裡,一些“不靠譜”的養生常識,會對人們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曾發表過《飲食養生該聽誰的?》的北京友誼醫院營養師、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顧中一說:“我接觸過太多不靠譜的信息,一些前來問診的病人也是因為聽信了不正確的飲食指導,造成身體健康隱患。”
普通人一說“貧血”,就想到“大棗補血”。顧中一說,這是一個誤區,實際上,大棗不比菠菜等蔬菜更能有助於改善缺鐵性貧血,比起瘦肉等動物性食物的作用差很多。大棗富含維生素,但貧血的人應該補的是鐵,而植物性食物含鐵量並不多。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中國營養學會理事範志紅認為,一些“食品相剋”的說法也是典型的網傳誤區。“我解釋幾百次了,所謂食物相剋的說法並無依據,真是最難絕種的不實傳言。”
3、追求養生健康不能“聽風就是雨”
在新型社交媒體快節奏、淺閱讀的影響下,人們看到有關的帖子,往往不去認真辨別,甚至不假思索地進行傳播。專家認為,在人人都可以充當“專家”的自媒體時代,如果沒有專業知識和辨別能力,就不應隨意傳播。
(1)對於沒有明確註明出處的“營養知識”最好不要相信。範志紅認為,各人體質不同,所以飲食上的禁忌也有很大差異。所以那些口氣絕對、統一的說法通常是不科學的。與其盲信瘋傳,不如認真讀一讀有關書籍,或者衛計委發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信息來源是否權威最重要。有的人看到一些知名大V轉發,就放鬆了警惕。其實,最重要的是原始信息來源是否權威,而不是中間的“二傳手”是否可靠。
(3)掌握正確知識才能識別出不靠譜的段子。“普通人很關注自身健康,但缺少判斷力。這是一些看起來煞有介事、其實很不靠譜的信息得到廣泛傳播的原因。”專門從事健康傳播的“春雨掌上醫生”負責人畢磊建議,對於有疑問的帖子,公眾可以向醫生個人微博、一些專業機構開設的社交網絡平臺或者專業的科普網站求證。
專家們認為,當學會通過常識和邏輯進行判斷,不斷求證、質疑,有選擇性地接受信息後,人們最終會發現,其實最好的醫生或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