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又稱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一種常見的難治性骨關節疾病。股骨頭壞死可分為創傷性和非創傷性兩大類,前者主要是由股骨頸骨折和髖關節脫位等髖部外傷引起,後者在我國的主要病因為皮質激素的應用、酗酒、鐮狀細胞貧血等。股骨頭壞死好發於20~50歲的中青年,以男性居多,男性與女性的發病比例約為4:1,其中有60%以上的患者為雙側病變。據統計,我國現有500萬~750萬名股骨頭壞死患者,每年新增患者人數為10萬~20萬。近年來,隨著交通事故增多、激素的廣泛應用、酗酒現象增多等原因,股骨頭壞死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因患者多以青壯年為主,如治療不及時則有很高的致殘率,這無疑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負擔。
股骨頭壞死多表現為髖關節或其周圍組織的隱痛、鈍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病變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因病變早期症狀輕微、隱匿,易被患者和部分醫生忽視,因此很多患者在明確診斷時已為病變晚期,從而喪失了早期保留股骨頭治療的最佳時機,只能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治療。因此,早期正確的診斷對股骨頭壞死患者十分必要。早期診斷股骨頭壞死並不難,重點在於當患者出現髖部疼痛不適的症狀時,應及時就醫,經專業醫生詢問病史、仔細查體後認真分析,並通過適當的檢查即能夠確定或排除股骨頭壞死。目前主要的檢查方法包括X線檢查、CT檢查、核素掃描和磁共振檢查等。其中磁共振的敏感性高,特別在對早期的股骨頭壞死檢查時,磁共振檢查具有極高的診斷價值。
目前對於股骨頭壞死的治療方法較多,合理的治療方案應綜合考慮病變的分期、關節功能、以及患者年齡、職業、依從性等自身因素。至今為止,臨床上還沒有一種明確有效的治療方法能阻止股骨頭壞死病程進展、延緩股骨頭破壞及髖關節退變。臨床上經過驗證對早期股骨頭壞死有一定療效的常用外科治療方法包括:髓芯減壓術、植骨術、旋轉截骨術等。上述針對早期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差異性較大,對患者的選擇需有較為明確的指徵。對於晚期股骨頭壞死,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是目前為止最為明確有效的方法。但由於關節置換手術價格昂貴、有使用壽命、存在一定的手術風險、可能出現術後併發症等原因,許多患者對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比較惶恐,其認識和接受還需要一個逐步提高和發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