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19 13:41

  神經外科內鏡的臨床應用

  近10餘年來,光導纖維技術及計算機影像技術的發展,神經內鏡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並且與各種神經外科新技術、新工具,包括神經導航技術、立體定向技術、超聲、激光等日益融合,其應用範圍不斷拓展,基本覆蓋了神經外科的各個領域,神經內鏡已經成為許多神經外科醫師的有力工具。目前我國已有200餘家醫療機構購置了神經內鏡設備,積累了數千例神經內鏡手術經驗,一些神經內鏡培訓基地,開始逐步對一些神經外科醫師進行規範化的培訓;神經內鏡技術的理論和臨床應用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微侵襲內鏡神經外科在我國已成規模。

  1、腦室腦池內鏡

  腦室、腦池內鏡是神經內鏡經典應用領域,內鏡第三腦室底造瘻術(ETV)日臻成熟。隨著病例的積累及對手術效果的長期觀察,對ETV治療腦積水的適應證和療效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梗阻性腦積水是ETV的首選適應證,治療的成功率高達80.7%。而交通性腦積水能否採用ETV治療,一直是爭論的熱點之一。國外有研究報道:交通性腦積水的原因是由於腦室順應性降低,增高的腦搏動壓使腦室擴張。ETV術後,腦室內腦脊液經造瘻口排出,可使腦內過高的收縮壓下降。臨床應用中,術後症狀改善率達66.5%,與分流術(66%)相同,其中步態不穩的改善率高達75%。而特殊造瘻技術的應用,包括透明隔穿通術、室間孔成形術、導水管擴張術、側腦室-四疊體池穿通術,也被應用於複雜腦積水和特殊部位蛛網膜囊腫的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2、顱底內鏡

  顱底的特殊構造使顯微鏡觀察常有死角,而內鏡可以成角觀察的特點,使其可以良好的顯露從前顱凹底到顱頸交界的大部分結構。自1992年Jankowski等首次在內鏡下行經鼻蝶人路切除垂體腺瘤以來,神經內鏡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顱底病變的手術治療中。隨著器械設備的改進以及人們對顱底疾病認識的提高,其治療顱底疾病的範圍逐漸擴大,適應證也越來越寬。目前,應用神經內鏡經鼻蝶治療垂體瘤,創傷小、顯露好、切除腫瘤更徹底。筆者以千餘例的內鏡下經鼻蝶治療垂體瘤的經驗證明,此方法與傳統方法相比,有明顯的優勢。近些年內鏡經鼻、經口至顱底中線區的手術,也有明顯的發展。採用內鏡擴展經鼻入路,可顯露從雞冠至枕骨大孔的顱底中線廣泛區域。其中經蝶竇至斜坡及枕大孔區的手術,是所有經鼻入路中路徑最長、術野最深的手術人路,器械操作難度大,周圍重要的神經血管結構多,且解剖關係複雜,是經鼻蝶竇入路中難度最高的手術。在經鼻擴展入路手術中,腦脊液漏是最常見、最棘手的併發症。文獻報道其發生率為0.5%~15%。面積大且不規則的顱骨缺損和硬膜破口,對顱底重建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傳統的脂肪、肌肉填塞技術外,國外還有應用帶蒂鼻中隔黏膜、顳肌瓣等進行顱底硬膜修補的報道。但新的修補材料與技術,目前尚無大的突破。主要採用人工硬腦膜及耳腦膠多重複合,進行顱底重建;對已有明顯滲漏跡象的,先以脂肪充填瘤腔,再以肌肉糜加固。這些方法效果明確,使腦脊液漏的發生率明顯減低。內鏡配合顯微神經外科技術,也可發揮良好的作用。作為神經外科醫生主要觀察器材的顯微鏡與神經內鏡的結合,這是顱底外科發展的方向。應用內鏡配合,可以使常規顯微手術死角減少,切除更多的殘餘病變、保護正常組織結構。在不同部位、不同病變的應用其價值也不同。比如在切除顱底腫瘤時,使用內鏡可發現並切除顯微鏡觀察死角的殘餘腫瘤;在微血管減壓術中,可進一步確定神經是否減壓徹底,甚至在內鏡下分離血管和神經;在動脈瘤手術中,可直視觀察動脈瘤後方的結構,從不同角度確認動脈瘤頸等。此外,內鏡下經鼻、經口切除顱咽管瘤、腦膜瘤、修補腦脊液漏,也有較多報道。

  3、脊柱內鏡

  神經內鏡在20世紀80年代末始應用於脊柱外科。隨著內鏡器械的不斷改進與影像定位技術的發展,包括各種管狀牽開器、YESS(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的應用、術中導航、立體定向技術的發展,它在脊柱外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經皮內鏡下椎問盤切除、椎間孔成形術已漸趨成熟,內鏡下脊膜內外腫瘤切除、脊柱內固定、椎旁膿腫引流、胸交感神經節切除術等手術的報道也日益增多。但內鏡應用於脊柱外科尚有一些不足:所有器械都從細長管腔通過,操作困難;手術路徑缺乏明確解剖標誌,常需結合術中導航技術;術中出血難控制;胸腔鏡、腹腔鏡應用時內臟的損傷等。這些缺點使脊柱內鏡的應用受到限制,與傳統開放手術相比,其療效並沒有大幅度的提升。

  4、存在問題

  目前內鏡臨床應用存在的問題(缺點):一是僅能獲得二維圖像,近處觀察時圖像可有一定程度的變形。對較深在、複雜的病灶,術中定位依靠術者的經驗或術中導航的幫助。但新影像技術的發展即將突破這個障礙。新的內鏡頭端將增加一個深度傳感器,感知的光學信號通過計算機系統整合後可獲得具有和顯微鏡類似景深的圖像。二是術者術中常需單手進行手術操作,新的人工智能設備將改變這一局面,這些設備已經開始在腹腔鏡、膀胱鏡等領域嶄露頭角,不僅取代了原有的笨拙的內鏡固定器械,使術者從容進行雙手操作,甚至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手術操作。而內鏡專用手術器械的發展,如可經內鏡通道導入的超聲吸引以及激光系統的應用,也極大的拓展了內鏡的應用範圍。神經內鏡技術正不斷走向成熟,隨著現代設備的更加完善、經驗的不斷積累,內鏡在神經外科領域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內窺鏡在腦外科方興未艾相關文章
鼻內窺鏡手術在鼻科學發展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其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鼻科手術方式,以最大限度的清除病灶並保留鼻腔功能為主要手術目的,並且具有微創性的特徵。患者術後痛苦較小,恢復很快。我院耳鼻喉科目前採用德國storez鼻內窺鏡手術系統以及美國傑西低溫等離子系統,對於鼻科常見病慢性肥厚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進行手術治療已逾近千例患者,取得了非常滿意的術後效果。
發布於 2022-10-04 16:30
0評論
概述 你好,我今年24歲了,一直以來都有鼻竇炎,最近檢查出來說我有鼻息肉,現在的話,右邊的鼻子被息肉堵到了,基本不能夠呼吸了,有鼻涕流出來,左邊的鼻子還好,還是有空氣進出的,上初三就有鼻炎了,現在又長了個鼻息肉,醫生建議我做個在內窺鏡下將息肉摘掉的手術,我有些緊張,不知道這個經過內窺鏡將息肉拿掉的手術室怎麼進行的呢? 步驟/方法: 1、 與以前傳統的鼻息肉摘除術相比較的話,現在運用的經過內窺
發布於 2023-02-26 16:37
0評論
各種疾病、創傷的治癒過程應該建立在一連串的人體生物學、生理反應的基礎之上。在脊柱(頸、肩、腰腿痛)手術中,本人始終堅持的理念是:儘可能地尋求通過對身體(機體)微小的損傷、最低程度的組織干擾直達病灶,最大限度地發揮人體本身與生俱來的治癒疾病的潛能來治療疾病,有利於恢復至最佳的功能狀態。治療的理念也由過去徹底、根治向階梯、侷限、微創的方向發展。內窺鏡技術是目前國際上脊柱微創的最新成就。該技術將先進的
發布於 2022-11-30 21:01
0評論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醫療界診療觀念的更新,一些傳統的手術方式如鼻側切開術、上頜竇根治術等逐漸較少採用。以前鼻竇炎手術療效不佳,或復發的原因主要是傳統的鼻竇手術並未改善鼻竇開口處的解剖異常,現在的鼻內窺鏡手術(ESS),是針對鼻竇口的解剖異常所展開的微創手術,就是在鼻內鏡顯示系統的監視下,用一套特殊的手術器械從鼻孔深入鼻腔,進行手術操作,去除病變組織,改善解剖異常。術後兩至三天隨著鼻腔填塞物的完全取出
發布於 2022-09-24 22:15
0評論
內窺鏡微創技術:內窺鏡微創手術是在椎旁肌周圍插入直徑1.6cm的工作管道,由於採用微創技術,不剝離椎旁肌,保留棘上、棘間韌帶和大部分上、下關節突及未破損的纖維環和後縱韌帶,保持脊柱的穩定性。內窺鏡微創技術的優勢:內窺鏡微創技術是僅切開1.6cm長的切口即可完成;使創傷更小,出血更少,術後疼痛輕微,有利於術後恢復,通常術後第一天下地行走,術後3-5天出院。幾乎所有適合於常規切開的手術都可以用內窺鏡
發布於 2022-11-30 22:56
0評論
目的:探討經後路顯微內窺鏡下椎間盤切除術治療單節段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中遠期療效。觀察術後腰椎MRI影像變化。方法:對232例經顯微內窺鏡下行椎問盤切除術的單節段腰問盤突出症患者進行隨訪,有129例隨訪成功,其中男71例,女58例,年齡21―67歲.平均40.1歲。手術前及末次隨訪時對患者進行0DI評定,按照MacNab評分法評定未次隨訪時手術療效.評價等級為優、良、可、差。59例患者複查腰椎MRI
發布於 2022-11-25 07:16
0評論
治療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症,能做微創就不選融合!!!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症在保守綜合治療無效時需要開放手術治療。我們都知道一個原則:“人是原裝的好”。所以要在緩解疾病症狀的目標下選擇對組織創傷最小的治療方法,如果微創能治好的話,就一定不選開放內固定融和治療。脊柱內窺鏡(脊柱後路鏡和椎間孔鏡)的超微創技術脊柱內窺鏡超微創技術是國際上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症的最新成就,該技術將先進
發布於 2022-11-30 20:26
0評論
1、經皮穿刺腰椎間盤切吸術(Percutaneouslumbardiskectomy,PLD)PLD是通過椎間盤纖維環小開窗,切除部分髓核組織,使椎間盤內壓降低,緩解對神經根及椎間盤周圍痛覺感受器的刺激,從而達到盤內減壓消除症狀為目的。其作用機理有三個方面:(1)減少椎間盤內的內容物;(2)降低椎間盤內壓力;(3)改變椎間盤的突出方向。該項技術優勢在於:安全性高、不干擾椎管不影響脊柱穩定性、創傷
發布於 2023-03-10 13:06
0評論
手術只是治療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取決於術後按時複查並給予必要處理和藥物支持。手術結束後,緊接著的便是上皮再生恢復階段的開始。在此期間,鼻腔內可能會有肉芽、囊泡、痂皮、粘連形成,如果不及時處理,堵塞了竇口,鼻竇炎就可能很快復發。此外,堅持鼻腔用藥和服藥也是有效避免術後併發症和復發的手段。臨床經驗表明,術後處理的質量直接關係著鼻內窺鏡手術的效果。手術後不進行定期複查或經由不適當的治療常可導致鼻腔內新的
發布於 2022-09-24 22:17
0評論
鼻腔的結構個體差異較大,並且周圍鄰近很多重要的組織和器官,CT掃描可以在術前清楚而直接的顯示患者鼻部不同層次解剖的細微結構,使醫生在術前明確地瞭解病變情況及範圍,為鼻內窺鏡手術提供安全、可靠的依據。並結合病變情況將病例分型、分期,以判斷手術的預後;手術後的CT掃描還可以觀察術後的竇口引流情況、竇內粘膜的恢復情況。這是X片所做不到的。但此項檢查接受射線較X片多,近期內不宜連續採用,必須在專業人員的
發布於 2022-09-24 22:1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