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簡稱類風關)是一種以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手腳小關節(如手指指節間、手腕等)。我國類風關患病率為0.3%,患病人數約400-500萬。女性多於男性,約3:1,以中年女性多見。任何年齡都可發病,發病高峰年齡20-60歲。
類風關的關節症狀主要表現為關節腫脹、關節疼痛和壓痛、關節活動受限。病人晨起或經過一段停止活動時間後,在受累關節出現僵硬感,活動受限,稱為“晨僵”。嚴重時可有全身關節僵硬感,起床後經活動或溫暖後症狀可減輕或消失。類風關在初期以小關節(如手、手腕和腳)為主,隨著病情進展,肩、肘、膝、踝以及髖關節等也會陸續受累,炎症持續進展會導致關節破壞,出現各種不可逆的關節畸形。
得了類風關後應到醫院風溼免疫科就診。現今有很多治療類風關療效確切的新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用藥,並定期隨訪,評估病情,及時調整用藥。此外,病人還可進行一些自我療法,如康復鍛鍊和飲食治療等。這裡向類風關患者推薦以下自我療法:
一、科學康復鍛鍊
在關節炎急性期,以臥床休息為主,症狀緩解後可以做適當活動;炎症緩解後,注意減輕勞作強度,每天進行治療性鍛鍊,加強營養,注意治療慢性感染。
堅持科學治療性鍛鍊,可以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增強肌肉力量,保護關節功能。當關節腫脹、疼痛明顯時,應避免或減少關節活動,並靜養休息。關節腫痛緩解後,可以重新開始鍛鍊。鍛鍊強度須遵照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原則。如果活動後第二天關節症狀加重,則須減少運動量或運動時間。
推薦運動:①手指關節病變的患者,可進行手指的抓、捏、握等練習,如把玩核桃、織毛衣等;②大關節病變的患者,應選擇輕柔的運動,如散步、游泳、太極拳。
二、健康均衡飲食
飲食應清淡,每日攝入均衡的營養,不偏食;三餐儘量做到定時定量,切勿暴飲暴食。保持體重在正常範圍內,體重過重會給關節帶來不必要的負擔。保證每日一到兩次規律運動,保持體形,改善關節活動度。
冬季養生宜多食熱粥,因粥能補液填精,且水分充足,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我國民間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的習慣,常吃此類粥有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此外,還可常進食具有養心除煩作用的小麥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蔔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等。
煲“去溼湯”對類風關也有很好的幫助。患者可以煲一些驅寒湯,以去除體內的寒氣。推薦用做煲燙的材料:茯苓、淮山、白朮、黨參、薏米。用上面這些材料靈活搭配就可以做出美味的養生膳食,在寒冷潮溼的季節多食用,不僅可以保暖還可以預防風溼。
三、日常注意事項
取物時應先蹲下,儘量雙手持物或用肩扛,必要時可使用輔助器具。長時間坐時應注意椅子高度,從椅子上站起來時,儘量使用肘關節助力。不穿高跟鞋,關節注意保暖。
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充足的休息和睡眠(睡醒後不會有疲倦感)是良好的輔助治療。房間儘量通風、向陽,切忌在水泥地板及風口處睡臥。在日常勞作生活中,關節炎患者每小時應至少休息十分鐘。休息時注意姿勢正確,保證休息質量,儘量避免維持同一個姿勢時間太久。
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關節炎患者常年處於活動不利或疼痛中,煩躁、焦慮、抑鬱不良情緒會導致病情惡化。消除不良情緒,保持樂觀積極的治療心態可以使療效事半功倍。日常應與親友多交流,讓他們瞭解你的感受。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興趣愛好,如讀書、下棋等。
最後,還想對患者家屬叮囑幾句。作為患者的家屬,要給予患者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生活上給予關心與照顧,鼓勵患者完成簡單事務。多陪伴患者,認真傾聽,包容患者。協助患者進行自我評估,提醒患者定期複診和按時按量用藥。
類風關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醫生、患者和家屬的積極溝通和配合。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力所能及地做些適當的自我治療,將大大有助於疾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