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遇到幾個病人主訴耳悶,輾轉幾家醫院都診斷為“咽鼓管炎”、“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內陷”,治療許久症狀不得緩解,甚至有所加重。仔細詢問病史,有的病人說自己只有起床之後發作,也有的病人說自己聽到耳內有呼吸聲,甚至有病人說自己覺得耳朵裡面呼扇呼扇地動。
經過耳鏡和鼓膜內鏡仔細檢查,均可以發現病人的鼓膜隨呼吸扇動,於是診斷明確――
原來是咽鼓管異常開放症!
其實臨床上這種病人不算太少見,但是漏診很多,僅憑耳悶的主訴有時候確實不容易與咽鼓管炎、分泌性中耳炎區別。病人也常常覺得耳內脹,甚至有些病人臥倒、頭前傾的時候會緩解,與鼓室部分積液體位性的聽力變化有些相似。如果病人鼓膜比較厚,未必一定能看到鼓膜扇動。但是仔細問診,體檢,以及進一步的聲導抗,耳內鏡多數還是可以鑑別診斷的。罹患該病的患者體型多數比較瘦,仔細的病人有時候會覺得耳內聽到呼吸音,這時候醫生如果用聽診器連接橄欖頭耳內聽診也能聽到呼吸聲。如果看到鼓膜扇動,可以讓病人儘量低頭數分鐘,再次檢查,由於低頭導致的咽鼓管周圍組織瘀血,鼓膜扇動的體徵可以消失。
不過該病滿意的治療方法不多,記得以前有個老病人,談到他年輕時曾經患有此病,接診的醫生兩次經導管吹入硼酸、水楊酸粉改善不明顯,結果第三次又吹過頭了,咽鼓管阻塞,這個病人雖然對於治療效果不滿意不過對於那個醫生在文革中不幸亡故還是很同情的。
話說回來這個毛病確實不容易治,但是如果按照咽鼓管阻塞的治療方案處理咽鼓管過度開放的毛病,卻真的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