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RA)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小關節滑膜所致的關節腫痛,繼而軟骨破壞、關節間隙變窄,晚期因嚴重骨質破壞、吸收導致關節僵直、畸形、功能障礙。在我國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病率為0.24-0.5%,女性多於男性,約2-3:1,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20-50歲最多。本病多為一種反覆發作性疾病,致殘率較高,預後不良。
類風溼性關節炎康復運動:
開始可進行簡單的功能鍛鍊,以後運動量逐步加大,可快速走路和倒走;體質較好的病人,可進行快跑、長跑和變速跑,太極拳、太極劍、五禽戲、氣功、騎自行車、跳老年迪斯科、傳統舞蹈及健美操等。(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平時注意事項:
類風溼關節炎病人的病情活動與緩解和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應重視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包括飲食調理,情緒的調節,心理護理等,只要使用得當,配之得法,對類風溼的治療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飲食:
飲食要節制,類風溼性關節炎病人,常見久病體虛,故飲食不可過量,進食要守時、適量,不可暴飲暴食、飢餓失常,飲食應以清淡為主。膳食應高蛋白、中脂肪、低糖、高維生素、中熱量和低鹽。少量多餐,少刺激性食物,多味佳可口易消化的食物。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和脂肪的比例以3:2:1為合適。多用植物油,少用動物油,動植物脂肪比例為2:1為宜。以色拉油、玉米油、橄欖油、葵花子油和魚油(不是魚肝油)為佳。飲食中熱卡的分配以早餐30%、午餐40%、下午餐10%、晚餐20%為合適。飲水量應根據病情和個體飲食習慣決定。
運動:
急性發作或反覆發作時,有發熱、血沉明顯增快和白細胞增高者;受累關節顯著腫脹,關節腔有積液者;頸椎或下肢負重關節病變明顯者;併發血管炎或心肺病變者。臥床休息以2-3周為宜,待急性症狀或全身症狀和關節炎消失,關節疼痛減輕時,即可下床活動。若長期臥床休息會招致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骨萎縮和骨質脆性增加等危險。鍛鍊應循序漸進,以剛引發疼痛為度,運動前熱敷,常變換鍛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