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風溼性全心炎
1.風溼性心內膜炎:風溼性心內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常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被累及,其次為二尖瓣和主動脈瓣同時受累。三尖瓣和肺動脈瓣一般不被累及。腱索和左心房壁內膜有時也可被侵犯。
2.風溼性心肌炎:風溼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主要累及心肌間質結締組織。心肌小動脈近旁的結締組織發生纖維素樣壞死,繼而形成aschoff小體。小體呈瀰漫性或侷限性分佈,大小不一,多呈梭形,最常見於左心室後壁、室間隔、左心房及左心耳等處。後期,小體發生纖維化,形成梭形小瘢痕。
3.風溼性心包炎:風溼病時,心包幾乎總被累及,但臨床上,僅15%的風溼性心包炎rheumatic pericarditis)病例被確診。病變主要累及心包髒層,呈漿液性或漿液纖維素性炎症,心外膜結締組織可發生纖維素樣變性。心包腔內可有大量漿液滲出(心包積液)。叩診心界向左、右擴大,聽診時心音遙遠,x線檢查,心臟呈梨形。當有大量纖維蛋白滲出時,心外膜表面的纖維素因心臟的不停搏動而成絨毛狀,稱為絨毛心(cor villosum)。恢復期,漿液逐漸被吸收,纖維素亦大部被溶解吸收,少部分發生機化,致使心包的髒、壁兩層發生部分粘連,極少數病例可完全愈著,形成縮窄性心包炎(consrictive pericarditis)。
二、風溼性關節炎
約75%風溼熱患者早期出現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ic arthritis)。常累及大關節,最常見於膝和踝關節,其次是肩、腕、肘等關節。各關節常先後受累,反覆發作,局部出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鏡下,病變主要為漿液性炎,並有少量淋巴細胞和纖維素滲出,有時在關節周圍結締組織內可有少數aschoff小體形成。愈復時,漿液性滲出物被完全吸收,一般不留後遺症。
三、風溼性動脈炎
風溼性動脈炎(rheumatic arteritis)可發生於冠狀動脈、腎動脈、腸繫膜動脈、腦動脈、主動脈和肺動脈等。急性期,血管壁發生粘液樣變性和纖維素樣壞死,伴有炎症細胞浸潤,可有aschoff小體形成,並可繼發血栓形成。後期,血管壁因瘢痕形成而呈不規則增厚,管腔狹窄。
四、皮膚病變
滲出性病變:軀幹和四肢皮膚出現環形紅斑(erythema annulare),為環形或半環形淡紅色斑,1~2日可消退,發生於風溼熱的急性期,對急性風溼病有診斷意義。鏡下,紅斑處真皮淺層血管充血,血管周圍水腫及炎性細胞浸潤。
增生性病變:皮下結節(subcutaneous nodules)多見於肘、腕、膝、踝關節附近伸側面皮下,直徑0.5~2cm,圓形或橢圓形,質地較硬,活動,壓之不痛。鏡下,結節中心為大片纖維素樣壞死物質,其周圍可見增生的纖維母細胞和anitschkow細胞呈柵狀排列,伴有炎性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浸潤。數週後,結節逐漸纖維化而變為瘢痕組織。風溼熱時,皮下結節並不經常出現,但有診斷意義。
五、中樞神經系統病變
多見於5~12歲兒童,女孩多於男孩。主要病變為風溼性動脈炎,可有神細胞變性、膠質細胞增生及膠質結節形成。病變主要累及大腦皮質、基底節、丘腦及小腦皮層。當錐體外系統受累較重時,患兒出現肢體的不自主運動,稱為小舞蹈症(chorea mi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