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風溼性關節病變
1.關節疼痛;2.晨僵 患者在早晨或長時間休息後有一種膠質的僵硬感,活動後緩解或消失。晨僵在類風溼性關節炎中最為突出,可以持續幾個小時,而在其他關節炎中,晨僵的持續時間較短。關節腫脹和壓痛常常出現在疼痛的關節,是滑膜炎或周圍軟組織炎症的表現,其程度因炎症的嚴重程度而異。它可以由關節腔內的液體積聚或滑膜肥厚引起。骨質增生性肥大多見於骨關節炎。關節腫脹和疼痛;4.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
二。慢性炎症性疼痛
涉及各種關節炎、肌炎、皮炎、肌腱炎、脈管炎和神經炎疼痛。臨床特點是。(1) 流行於年輕女性,起病緩慢。(2)伴有晨僵,活動後可減輕。(3)多數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關節疼痛。(4)易侵犯雙手小關節,如腕關節、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等。 (5)關節疼痛呈對稱性。(6)對NSAIDS反應良好。(7)類風溼性關節炎有高抗O,類風溼性關節炎常有高類風溼因子,CCP、AKA會出現陽性。
三。結晶性沉積
與全身代謝異常有關。有些疾病與病變部位的局部代謝異常有關。結晶物堅硬、笨重,直接刺激沉積部位的周圍神經而產生疼痛,活動後疼痛加重,甚至停止活動。結晶物質直接或間接地激活了慢性炎症的發病機制。關節痛的特點是。(1) 首次發作多為單關節炎和不對稱性。(2) 急性發作的關節劇痛,多在24-48小時內達到高峰,關節周圍有明顯的紅腫。(3)易侵犯下肢關節,如第一蹠趾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 (4)疼痛多在2周內緩解,可復發。(5)X線片顯示軟骨下骨和骨髓有鑿狀或蟲狀缺損。
四。肌腱、韌帶和關節囊的牽拉痛
處於炎症水腫狀態的肌腱、韌帶和關節囊對牽拉力的耐受力下降,產生牽拉痛。炎症後瘢痕攣縮的肌腱、韌帶和關節囊彈性下降,不能做大的運動,容易撕裂和拉傷,產生牽拉痛。
五、軟骨和骨損傷
軟骨代謝異常是骨關節炎的主要原因,骨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逐漸減少和骨質過度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炎,骨質疏鬆可導致骨膜刺激痛。關節的病理變化可表現為局灶性、侵蝕性軟骨破壞、軟骨硬化、囊性改變和代償性骨形成。關節疼痛的特點:(1)多見於老年患者;(2)受累關節多為負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腰椎等。可能有關節摩擦音和彈響。(3)疼痛多在活動後,休息後可緩解。(4)關節僵硬一般不超過30分鐘。 (5)在遠端指間關節常可發現赫伯登結節。
六。情感性疼痛
慢性病患者在反覆治療後往往害怕疼痛或痛閾降低。如果痛閾值高,就會因失去保護性反應而引發更大的損傷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