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不用做康復治療,打針吃藥就能治好偏癱
治療中風偏癱、不會說話、不能吃飯最好的辦法就是打針吃藥,大部分中國老百姓基本上都是這樣認為的,以為是理所當然的,有病了就要打針吃藥才能治好,甚至包括大醫院神經內科、急診科、神經外科等的醫生、護士都是這樣的認為的。其實,對腦梗塞來說,如果腦血管堵塞造成大腦細胞如果持續缺血超過6個小時,就會發生不可逆性的壞死,現在還沒有任何藥物能夠救活這些腦細胞的,也就是打針吃藥都是沒有任何效果的,當然急性期的一些藥物,如脫水藥、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調血脂的藥物,對防止患者再次發病、穩定病情是有效的,也是必須的,在得病6小時內還可以行溶栓治療,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而腦出血根本就沒有藥物可以治的。
誤區二: 康復治療要等到後遺症期才開始
好多對中風患者及家屬都錯誤的認為:康復治療要到後遺症期才能開始進行,要等得病後一個月,甚至三個月後才能進行康復治療。其實正規的康復訓練開始得越早,康復效果越好,但是好多人都因為這種觀點錯過了最好的康復時機(發病三個月內)。事實上不論腦出血還是腦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穩後,康復訓練即可開始。一般來講,腦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體徵平穩,病情不再發展,48 小時後即可進行,康復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大多數腦出血康復可在病後7~14 天開始進行。
誤區三: 康復治療很簡單,就是活動胳膊、拉拉腿
這是最嚴重錯誤的觀點。康復訓練必須在經過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以及康復護士等專業人員指導下,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分具體分析、然後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由治療師按步驟進行訓練,具體的可以精確到每一塊肌肉,每一動作的訓練,都不是隨意的,不然的話,肯定會出問題的,比如好多患者都出現肩關節半脫位、肩關節疼痛、肩手綜合徵等問題,這就是沒有按照康復醫師以及治療師的要求做所致的,而且後果非常嚴重,因為一旦出現肩手綜合徵,基本說病人這個胳膊、這個手就殘廢了。所以康復治療不要自作主張、自以為是的進行,要按照醫生、治療師、護士的指導來做。
誤區四:用力過度造成關節損傷
當人體的感覺功能和肌肉張力正常時,肢體的運動會受到本能的自我保護。例如,一位老年人由於韌帶和關節囊的老化,平時手臂向前抬起時肩關節的活動範圍只能達到150度。如果手臂受到外力繼續向上抬舉,就會感到肩部疼痛,同時肌肉也會出現反射性收縮,以對抗不適當的運動。這就是自我保護。如果保護機制不存在了,肩關節任由外力拉到平時不能達到的活動範圍,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等組織就會受傷,腦卒中偏癱患者在患病早期就處於這樣的狀態。
誤區五:反覆練習痙攣加重
很多患者知道康復訓練的重要性,也很用功刻苦鍛鍊,但要講究方法,方法不對,只會徒勞無功,甚至有害。大部分偏癱患者癱瘓側的肢體會出現肌肉痙攣,適當的康復訓練可以使這種痙攣得到緩解,從而使肢體運動趨於協調。但是,如果使用了錯誤的訓練方法,例如用癱瘓側的手反覆練習用力抓握,則會使患側上肢負責關節屈曲的肌肉痙攣加重,手指張開困難,反而對手功能的恢復形成更嚴重的阻礙。偏癱不僅僅是肌肉無力的問題,肌肉收縮的不協調也是導致運動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誤以為康復訓練就是力量訓練。
誤區六:下地走路越早,恢復就越快、越好
正常人步行是雙下肢各關節按照一定的規律十分協調地順序伸展、屈曲,交替完成支撐身體和邁步的動作。偏癱患者如未經合理的訓練而急於開始步行練習,則會出現典型的偏癱步態。正常人在需要向前邁進時能協調地將髖、膝、踝關節屈曲至適當角度,從而使該側下肢長度“縮短”,輕鬆地把腳抬離地面。而偏癱患者各關節均呈僵直狀態,足尖下垂,使得患肢“加長”,抬離地面困難,只能藉助向對側傾斜軀幹同時骨盆上提的力量很費力地將下肢向上拉起。而這種拉起的幅度十分有限,仍不能使該下肢順利地向前邁出,還需向外側劃弧線後再落回身體前方。這就是人們常見的偏癱患者所特有的“劃圈”步態,是典型的誤用綜合徵表現。其根本原因就是不當訓練加重了負責下肢各關節伸展的肌肉痙攣,使得關節屈曲動作很難完成。如能在偏癱早期開始正規的康復訓練,在患側肢體運動協調的基礎上再進行步行訓練,則能形成較為接近正常的步行姿態,提高步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