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治療 鑑於絕大多數透壁性心肌梗死均有新鮮血栓形成,且冠狀動脈堵塞後6小時內,心肌可能尚無明顯的壞死性組織學變化,故溶栓治療在心肌梗死發作後越早進行,效果越好。一般應在發病後6小時內。目前溶栓治療有三種途徑:①冠狀動脈內溶栓。由冠狀動脈造影確定血栓所堵塞的冠狀動脈後,將一特製導管留置於該支冠狀動脈口,然後注入鏈激酶或尿激酶,約有70~80%的溶栓患者可獲冠狀動脈再通暢。②短時間內靜脈大劑量注射鏈激酶或尿激酶。該法的血栓溶解率約為50~60%左右。③靜脈注射人組織纖維蛋白溶酶之激活物。該法在中國尚未廣泛應用。血栓溶解後可望縮小梗死麵積,保護心臟功能,降低病死率。如果血栓溶解後,冠狀動脈殘餘狹窄嚴重,則應儘早並用PTCA,爭取減輕狹窄程度,又常可防止溶栓后冠狀動脈再閉塞。
縮小梗死麵積 心血管醫生多年來一直在尋求各種方法縮小梗死麵積,但至今尚無一種很理想的措施。這些方法或所用的藥物都不外乎增加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給及減少心肌耗氧量,常用的方法有:①吸氧。動物實驗和臨床觀察均發現給病人吸入流量 4~6L/min以上的氧氣,可使升高的ST段迅速下降,改善心肌缺血損傷。②靜點葡萄糖、胰島素、氯化鉀溶液 (GIK)可改善缺血的心肌細胞代謝狀態。③ β-受體阻滯藥可降低心肌耗氧量。④鈣拮抗劑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順應性和增加冠狀動脈血流。⑤血管擴張藥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狀動脈血流,改善心功能。⑥抗凝治療。該法能否縮小梗死麵積尚有爭論。但若患者血液有高凝狀態,為防治冠脈內血栓擴大和身體其他部位血栓栓塞合併症可採用抗凝治療,但療效未肯定。
右室梗死 由右冠狀動脈近端阻塞引起,單純右室梗死僅於屍檢發現,約佔心肌梗死的3%,絕大多數和下壁和(或)後壁心肌梗死伴發,下後壁心肌梗死患者中約有25~45%同時合併右室梗死。梗死範圍較大時,其臨床表現除上述心肌梗死共同特徵外,突出表現右心衰竭。體格檢查可見頸靜脈怒張、肝大、低血壓甚至心原性休克。由於右心排血量降低,肺血減少,X射線胸片常示兩肺清晰。心導管檢查右房壓及右室充盈壓等於或大於左房壓及左室壓,右室舒張期壓力曲線呈特徵性“平方根符號”樣改變,即舒張早期低垂,晚期平臺樣變化。右室梗死的心電圖除合併左室心肌梗死的心電圖表現外,V4R(右側 V4導)ST段上升>1mm對右室梗死有診斷意義。二維超聲心動圖及放射性核素檢查可測到右心擴大,右室壁運動減弱或無運動,右室射血分數(RVEF)降低。未合併嚴重左室功能不全的右室梗死的治療主要是適當擴張血容量,增加左室充盈壓,以達到增加心排血量的目的,同時可並用小量增強心肌收縮力的藥物,其餘治療同一般心肌梗死的治療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