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射治療
用放射線,如放射性同位素產生的α、β、γ射線和各類x射線、電子線、中子束、質子束及其它粒子束殺傷癌組織的手段,稱為放射性治療(放療)。雖然放射線更易損傷癌細胞,但也損傷正常細胞,造成局部或全身放射反應。胃癌放療急性反應(治療後不久就產生)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乏力、體重減輕、粘膜損傷、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胃酸等各種消化酶分泌受抑制、皮膚髮紅起皺乾燥稍黑等,大部分都不嚴重;晚期(或長期)併發症可能需幾個月或幾年才逐步顯現出來,但通常是永久性的,包括脊髓、肝臟、腎及胃的放射性損傷、少數病人甚至可能發生胃穿孔,但隨放療設備和技術進步,損傷範圍和程度在縮小。與化療不同的是,放療只會影響癌灶及其周圍部位,不會影響全身。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馬恩陵
現有技術主要包括體外的常規放療、三維適形放療、調強放療、圖像引導放療等。三維適形放療或調強放療等先進技術可更好地保護周圍正常組織,提高放療耐受性。
由於胃腺癌對放射線敏感性低,單獨放療效果不佳,在胃癌治療中是輔助性的。放療分術前、術中、術後放療和姑息性放療(即在不能延長生命的情況下減輕梗阻或疼痛)等四種。術前放療(或放化療)主要針對預計不可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或進展期胃癌;術中關腹前可在可疑部位留置體內放射性粒子;術後放療(或放化療)主要針對T3-4或N+(淋巴結陽性)的胃癌或R1/R2切除者;姑息性放療針對局部區域復發和/或遠處轉移、骨轉移引起疼痛者。
據報道術前放療可使手術切除率提高2%左右,使中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提高1%-2.5%。國外有研究認為術前或術後化療加放療比單獨化療能使5年生存率再略提高。在歐美,有III期臨床試驗結果指出放療對於胃食管交界部癌有效。
胃癌放療在國內研究和應用較少,主要原因是國內越趨圍手術期化療加R0切除和D2清掃,這種情況下放療增加生存率獲益的研究太少,缺乏說服力。
二、中醫治療
無法切除或復發的胃癌,若放化療無效,可行中藥治療。雖不能縮小癌灶,有些患者可有生活質量改善,少量報道顯示生存期不比化療差。但目前國際上並不認可中藥療效,有認為這隻表明晚期患者化療或中藥療效都很差,基本是自然生存期。故中藥治療的生存期是否比無治療的患者自然生存期長、或不差於化療所延長的生存期、或可加強化療藥療效,尚需更多高級別臨床研究。
三、支持治療
旨在預防、減輕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質量,有時生存期有些延長。包括鎮痛、糾正貧血、改善食慾、改善營養狀態、緩解梗阻、控制腹水、心理治療等。對晚期無法切除的胃癌梗阻患者行內窺鏡下放置自擴性金屬支架風險和痛苦均小。放射科醫師通過經皮經肝膽道引流(PTCD)或在膽總管被腫大淋巴結壓迫而狹窄梗阻處置放支架,可緩解黃疸而避免生存期的縮短。大出血時,可請放射科醫師試行血管栓塞止血。
四、綜合治療
由於各種療法均有侷限性,為進一步提高III、IV期胃癌尚不理想的5年生存率,臨床醫師一直在進行各種療法綜合應用,並一直在觀察哪些綜合治療對哪些患者療效最好,已取得不少進展,但還遠遠不理想。
術後複查
當通過監測症狀、體徵和輔助檢查進行定期隨訪,目的是監測復發或治療相關不良反應、評估改善營養狀態等。隨訪應當包括血液學、影像學、胃鏡等檢查項目。隨訪頻率為術後3年內每3-6月1次,3-5年每6月1次,5年後每年1次。胃鏡檢查每年1次。
複查就診時,應帶齊術前胃鏡報告、手術記錄、術後病理報告和化放療方案複印件,若在手術醫院複查,則院方都會提供原件。此外應將自己保存的所有x線上消化道鋇餐造影,CT片,B超檢查報告單等一起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