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腸療法又稱直腸給藥法,是在繼承中醫傳統的直腸給藥方法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的灌腸技術和中醫辨證論治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療法。
中醫理論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直腸吸收藥物後,通過經脈上輸於肺,再通過肺的宣發作用輸布全身,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辨證論治,四診合參,辨證用藥,擬好灌腸的方劑並採用煎制灌腸液中藥,液量100ml,溫度控制在39-40度,將灌腸液裝入輸液瓶中。根據病情安排體位,如病變在乙狀結腸和直腸,取左側臥位。掛灌腸器於輸液架上,液麵高於肛門,小於30釐米,潤滑導管後從肛門插入保留灌腸,並儘量保留藥液不溢出。
現代醫學研究:直腸黏膜血液循環旺盛,吸收能力強。藥物通過直腸吸收後,一是通過直腸中靜脈、下靜脈和肛管靜脈,繞過肝臟直接進入大循環,既防止和減少藥物在肝臟中發生變化,又避免了胃和小腸對藥物的影響;二是通過直腸上靜脈,經門靜脈進入肝臟代謝後,再循環至全身;三是通過直腸淋巴系統吸收後,通過乳糜池、胸導管進入血液循環。由此可見,直腸滴入給藥有利於藥物治療的發揮,也突出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特點。
一、適應症
1、中風急性期(痰熱腑實症)
2、各種慢性痢疾、結腸炎,以及高溫降溫
3、慢性結腸炎,包括:部分感染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和輕症非病原體感染所致的結腸炎症,如放射性結腸炎、偽膜性結腸炎等
4、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疼痛症、盆腔淤血綜合症、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痛經等患者非經期適用
5、慢性腎功能不全
二、禁忌症
急腹症、腸道手術、腸傷寒、嚴重心腦疾患
三、作用
1、藥物直達病所,使藥物高濃度作用於病灶;
2、藥物通過直腸中下靜脈叢吸收,減少肝臟的首過效應,提高生物利用度;
3、藥物不經過胃,避免了胃酸等消化液對藥物的影響,既解決了患者服藥困難,又充分發揮了藥效,減少了對上消化道的刺激。
該法方法使灌腸藥物直達病所,療效較好、且不易復發,並且可減輕胃腸副作用;方法簡單,在家亦可自己進行,同時價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