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擴張型心肌病(DCM)的病例近年有上升趨勢,是嚴重危害小兒健康的心臟疾患。病情進展快,大多確診時已伴有心功能不全,預後差、死亡率高,常因難治性心衰或致命性心律失常而死亡。診斷標準見[1]。綜合分析心電圖、胸部x線、超聲心動圖等常規檢查結果即可對心臟大小和心臟功能作出評價,又有助於排除其他疾病,其中超聲心動圖是診斷DCM的重要手段。DCM超聲心動圖的特點是“腔大、壁薄、口小、運動幅度減弱、射血分數減少”。
DCM在兒童常表現為慢性收縮性心衰,可出現心律失常和猝死。其治療方案從短期血流動力學/藥理學措施轉為長期、修復性策略,目的是改變衰竭心臟的生物學性質,在改善症狀的同時,提高生活質量,防止和延緩心肌重塑進展,已使死亡率下降46%。
一般治療
控制呼吸道感染休息 可減慢心率,減輕心臟負荷,延長舒張期,增加心排出量,保護心肌,心衰控制後,仍需限制活動,直至心臟大小恢復正常。
心力衰竭綜合治療進展藥物治療
(1)基礎藥物洋地黃、利尿劑、血管擴張劑為常用藥物。
①地高辛口服劑量為:>2歲0.03~0.04 mg/kg;<2歲0.05~0.06mg/kg,取劑量的1/4~1/5,每日早晚分2次服用,長期維持6個月至數年,至心臟縮小接近正常為止。②利尿劑應用:慢性心衰、水腫明顯需長期使用者,宜將保鉀與排鉀利尿劑聯合應用。急性心衰時,可用呋塞米,1~2mg/次,靜脈或肌肉注射,反覆使用需注意水電解質失衡。③血管擴張劑應用:根據心臟負荷情況選擇應用動脈或靜脈擴張劑,前者如酚妥拉明,l~2 μ g/(kg.min)靜脈滴注,適用於肺動脈高壓者,後者如硝酸異山梨醇,0.5~1.0 mg/(kg.d),分3次服用,適用於肺淤血者,重症可用動、靜脈擴張劑如硝普鈉0.5~8.0μ g/(kg.min)。
(2)β一受體阻滯劑:隨著近年對心衰發病機制瞭解加深,關注到慢性心衰時神經內分泌過度激活,兒茶酚胺濃度過高,對心肌有毒性作用,損害心肌細胞膜傳導系統(β一受體腺苷酸環化酶系統),損害心肌收縮功能,使慢性心衰難以控制,β一受體阻滯劑可阻斷上述惡性循環,已證實慢性β一受體阻斷可防止心肌病發展,同時可發揮抗心肌細胞凋亡、抗重塑及抗氧化應激反應,從而可改善心肌生物學效應,提高抗心衰療效。選擇性β1一受體阻滯劑美託洛爾治療後,心功能改善與心臟縮小均有統計學意義,對心肌病預後有明顯改善,乃至治癒。美託洛爾劑量初始為0.2~0.5 mg/(kg.d),分2次,2~3周逐步遞增,最大劑量為2.0 mg/(kg.d),分2次服用,療程8周~6個月以上,乃至數年,以小劑量開始,逐步遞增、達到最大維持量,長療程為宜。
對於兒科患者的應用,專家提醒治療起始應採取小劑量,逐漸遞增,必須注意劑量個體化和長療程。用藥過程中密切監測血壓和心率,有心動過緩、傳導阻滯者不宜使用。在傳統治療基礎上,聯用卡維地洛可使患者心功能和症狀得到改善,治療依從性良好,但需密切監測慢性心力衰竭的進展和突發性哮喘。
(3)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貝那普利初始劑量為0.1mg/(kg.d),1次/d, 1周左右漸增至0.3 mg/(kg.d),療程4~12周以上, 依那普利0.08~0.10 mg/(kg.d)1次/d, 或卡託普利0.2~4.0mg/(kg.d),分2次服,療程同上。
王成等研究應用氫氯噻嗪1~2mg/(kg.d),依那普利0.08~0.10 mg/(kg.d),螺內酯1~2 mg/(kg.d)口服,心功能IV級者加用小劑量地高辛,每日按飽和量的1/5分2次口服,維持3~6個月,頑固性心衰患兒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輸液泵按2~5ug/(kg.min)靜脈滴注3~5日。待心功能改善到II~III級時加用美託洛爾1.0~1.5 mg/(kg.d)口服,聯合應用氫氯噻嗪、依那普利、美託洛爾、螺內酯治療小兒DCM能明顯延緩或防止心肌重塑進展,改善心臟功能,提高生存質量。
(4)免疫抑制療法
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尚有不同意見。對發病時間較短的早期患者,或併發心源性休克、嚴重心力衰竭或嚴重心律失常者,可加用強的松治療,開始量2 mg/kg.d,分3次服用,維持l~2周逐漸減量,至8周左右減至0.3 mg/kg.d,並維持此量用至16~20周,然後逐漸減量至停藥,療程在半年以上。單用強的松無效者,可聯合應用硫唑嘌呤2mg/kg.d,分2次服,並監測白細胞,應維持在4×109/L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