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急診或者網上經常碰到一些患者拿著心電圖問:甚麼是竇性心律?是不是正常的?甚麼是竇性心動過速?是不是正常的?該怎麼處理?在此,對一些常見問題進行簡單解答。
甚麼是竇性心律
我們知道正常人的心臟是在不斷的工作著的,而且大部分人是規律的按照身體狀態的要求進行工作,同時又是在沒有任何感覺的情況下進行工作的。而這種維持正常規律而沒有特殊感覺的心臟跳動的節律就是竇性心律。所謂竇性心律,就是由管理心臟跳動的最高司令部--竇房結髮放電衝動(電活動),並經過心臟的一些特殊傳導系統將這些電衝動順序而有規律的傳導到心臟的每個角落,從而主導著整個心臟規律而有順序的跳動。
在正常人中,竇房結的功能還包括能夠根據個體的生理活動的變化(比如活動、行走、飲食等)而進行調節其頻率的快慢,也就是竇性心律的心率。在目前的教科書中,所謂正常竇性心律的頻率(也就是心跳次數)一般是成人在60-100次/分,當然,臨床實際上認為大多數成人心跳在50次/分以上就算夠用了。而小孩乃至嬰幼兒的心跳一般是比較快的,只要不造成明顯的心慌甚麼的一般就算是正常的。
因此,所謂的竇性心律就是指正常的心跳,理解了這個概念之後就可以了,基本是不需要特別關注這個問題的。
甚麼是竇性心動過速?該如何處理?
在瞭解了竇性心律以及正常竇性心律的頻率之後,那麼甚麼是竇性心動過速就相對比較容易理解了。所謂的竇性心動過速就是指竇性心律的頻率在成人超過了100次/分以上。
那麼竇性心動過速是否需要處理呢?甚麼情況下需要治療呢?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竇性心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迷走與交感神經、體位、情緒、體力活動、體溫、代謝與藥物等,心外疾病以及心臟病變均可影響竇性心律的頻率。
前面說到的,竇房結可以根據身體的需要進行頻率調節。因此,假如竇性心動過速是一過性的或者是由於活動、激動等其他因素造成的,那麼就不需要去特別關注,只需要逐漸調整就可以。當然,如果心動過速是一直存在的,而且跟身體活動等因素無關,也就是說慢性不適宜的竇性心動過速或者慢性非陣發性竇性心動過速就有可能需要注意並進一步治療。因此,竇性心動過速是否需要治療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並結合具體情況分析。
在一些久坐、活動量少、肥胖的人群中,經常會出現稍微活動或者甚至不活動就出現心慌,一查心電圖就是竇性心動過速。在這類人群中,一般是建議加強活動、尤其是有氧運動,同時注意控制體重,一般在規律增加活動之後的2-4周就能夠明顯感受到心率的下降。也就是說可以通過一些非藥物治療的方式來控制竇性心動過速。
當然,慢性不適宜的竇性心動過速可以在前述的非藥物治療的情況下選用β受體阻滯劑或某些鈣通道阻滯劑來控制症狀,必要時可以考慮應用導管消融技術進行竇房結改良。
甚麼是竇性心律不齊?需要治療嗎?
竇性心律是相對規律而整齊的,而如果竇性心律的快慢不等比較顯著的話,如相鄰兩個竇性心律的心跳時間差別較大(時間超過120ms),那麼這種不整齊的竇性心律就算是竇性心律不齊。可以分為三類:
1、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心跳在吸氣時比較快,而呼氣時比較慢,暫停呼吸的時候心跳有變得比較整齊也就是心律不齊小時,多見於兒童。
2、非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心跳快慢和呼吸沒有關係,較常見於心臟病患者或服用一些特殊藥物有關,如洋地黃藥物。
3、心室時相性竇性心律不齊,主要見於高度或完全性方式傳導阻滯。
對於竇性心律不齊是否需要治療,主要取決於基礎病因,也就是說造成竇性心律不齊的原因是甚麼,如果是有器質性改變的,那麼就需要治療,而如果沒有器質性疾病,或者僅僅是生理性或心外因素導致的,大多數是不需要特殊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