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現血管瘤之後,患者關心的問題往往是如何選擇合適的治療----是手術治療好呢,還是選擇非手術治療?如果選擇手術治療,術後又有哪些注意事項?這就是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話題。孫星教授指出,手術切除是治療肝海綿狀血管瘤的最有效方法。對於小的無症狀的血管瘤可以不需治療,每隔3~6個月做B超檢查即可。
一、手術治療:
適應症:有以下情況的患者可考慮手術:
1、 小於5cm者不處理,定期觀察;5-10cm以上者主張手術切除。
2、有明顯症狀的患者,通常的表現是有右上腹、右腰背部等明顯不適,如噁心、嘔吐甚至黃疽等徵象。
3、心裡壓力很大、很焦慮的患者,影響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患者。
4、和肝臟惡性腫瘤無法鑑別的肝臟佔位等。
5、合併有手術指徵的膽囊結石等良性疾病者。
手術方式:手術可以進行開腹手術,在肝臟邊緣的或是左外葉的視病人具體的情況可考慮腹腔鏡下的切除。其中,腹腔鏡下血管瘤切除術具有出血量少、術後恢復快、傷口較小等優勢(下文詳述)。
二、非手術治療(栓塞與消融):
1、肝動脈栓塞術(TAE)TAE治療肝血管瘤基於肝血管瘤主要由肝動脈供血,栓塞動脈後瘤體內可形成血栓,血栓機化、纖維化使瘤體形成纖維瘤樣結構而達到縮小、硬化血管瘤的目的。
注意事項:栓塞劑在對血管瘤起栓塞作用的同時,也常常累及到肝門部血管及正常肝內血管,造成一些嚴重的併發症,常見的有肝臟壞死、、肝膿腫、膽道缺血性狹窄及膽管動脈瘻等。
2、肝血管瘤微波固化術及射頻治療原理是微波可轉化為熱能而使周圍組織凝結,使瘤體局部萎縮、變硬,達到固化瘤體的目的。
注意事項:射頻治療的有效直徑在5cm以內,大於5cm者難以保證瘤體周邊完全壞死。因此目前射頻一般用於治療5cm以內的血管瘤。
三、術後常見併發症:
1、腹腔出血:腹腔大出血是肝葉切除術後的嚴重併發症,多發生在術後24h內。與肝臟血管豐富,創面容易滲血或出血;凝血功能不全;結紮線頭脫落有關。
2、肝功能損害和肝區疼痛:患者術後普遍有肝區疼痛和肝區悶脹不適,多見於術中切肝量較大或術中有大出血,肝門阻斷時間過長等因素,導致肝細胞缺氧、壞死。
3、膽汁瘻:膽瘻表現為術後早期即有比較嚴重的腹痛,腹腔引流管引流出金黃色膽汁,多為肝斷面小膽管滲漏。常伴發熱、腹膜刺激症狀。
4、胸腔積液:術中切肝量較大、術後肝功能損害是出現低蛋白血癥的主要原因;引流管放置不當或引流管過早拔除也是原因之一。
5、應激性胃潰瘍出血:患者出現頭暈、乏力、脈數,表示出血量在400ml以上,如為柏油樣便、量多且稀,腸鳴音活躍,腹脹明顯,提示正在出血或出血加重。
6、深靜脈血栓形成:全麻導致周圍靜脈擴張,血流減慢;手術創傷引起血小板應激性積聚改變,易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脫落後易導致肺栓塞。
四、術後護理注意事項:
術後需禁食1~3天,待腸道功能恢復,肛門已排氣時,拔除胃腸減壓管。由於肝臟血運豐富,為防止引起出血,術後早期應安靜臥床休息。根據病情逐步增加活動量,待病情穩定後可下床作適當活動,以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