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缺鈣的一個症狀,醫生看病不是隻憑單種因素。包括民間那種:把我的經驗介紹給你,把你的經驗介紹給我的辦法,都只是按照一個症狀來判斷的。
有一個症狀出現的時候,醫生要做各種症狀合併的審查。孩子發育的骨密度、營養狀況、身高體重達標情況,要綜合這些情況來看是不是缺鈣引起的。這就是醫生和普通的人判斷不一樣的地方。
出汗不一定是缺鈣。有一部分可能是缺鈣。因為小孩神經功能性活動挺高。所以他睡下來以後,降下來比成人的速度要慢,所以孩子比較興奮,孩子睡前兩三個小時出汗。
所以我們問到缺鈣,其實有時是一種疾病的特性,我們叫盜汗,一般來說是後半夜出汗,凌晨兩三點出汗,基本不是正常的。除非家裡比較熱。
判斷孩子出汗的量多少,家長的判斷還是比較準確的。
所以醫生經常會問前半夜出汗還是後半夜出汗。出汗以後白天有沒有鬧。
最後一定要具體看一下孩子的骨骼發育情況。
因為缺鈣以後,從骨骼上看,我們叫掛相,頭圍一看就能夠看出來。包括囟門大小,骨骼的硬度、手、腳、肋骨的發育狀況都是我們要參考的,而且這是藏不起來的。
軟骨細胞變成成骨細胞會有一個過程,如果鈣不夠,軟骨要在骨骼之間形成一個膨大,為甚麼醫生要摸幾個部位呢,就是要摸膨大。
現在孩子們的營養狀況比較好了。80年代,我們在臨床上典型的佝髏病很多的。現在的孩子家長都不會看片子,我們臨床門診隨便開一篇,一看就是典型的佝髏病。骨化不完全,都可以看得到。所以醫生綜合所有的狀況。
如果孩子有出汗、骨骼發育畸形,我們懷疑他有佝髏病,我們還會給他拍片子再判斷。補劑會活動性用量,平時用400單位,那可能要用到30萬,那麼多倍?沒有這個問題,一般的超量就不大,所以微粒中毒事件過去經常發生。現在就少多了,因為現在比較慎重。所以一定要有佐證才可以確定。
有的媽媽根據疹禿、出汗,就認為是缺鈣。疹禿只是一個次要症狀,出汗也是一個次要症狀,它給你提示,孩子可能會有甚麼問題,再全面去看所有症狀才可以。